Pygmy Nightjar
English name:Pygmy Nightjar
Scientific name:Nyctipolus hirundinaceus
【简介】
侏夜鹰(Nyctipolus hirundinaceus,英文名:Pygmy Nightjar)属于夜鹰目夜鹰科暗色夜鹰属的小型鸟类。其体型小巧,约16至20厘米长,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白色的喉部斑块。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巴西东北部。
【外形特征】
侏夜鹰雄鸟上体灰褐色,密布灰色和肉桂色斑点,白色喉部条纹较为突出,胸部宽阔的肉桂色带,腹部和两胁为肉桂色,带有棕色条纹;雌鸟外观与雄鸟类似但更加淡色,翼上无白色斑点,尾羽末端有白色斑块,翅膀上亦有白色条纹。
【鸣叫特征】
侏夜鹰的鸣声独特,通常为短促的单音哨声,从快速连续的3至4个'wha'音开始,随后发出'wheeo'声。
【生活习性】
侏夜鹰偏好干燥的灌木丛和落叶森林环境,栖息于砾石或岩石地面。其日间生活较为低调,通常单独休息,黄昏至黎明期间较为活跃,通过从地面起飞捕食昆虫后重新返回原处的方式觅食。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季节在南半球雨季,具体时间为11月至次年5月,每窝产一枚蛋,直接置于地面上。繁殖期间,雌鸟白天照料巢穴,而雄鸟负责夜间任务。面对威胁,两性均会采取分散注意力的行为进行自卫。
【外型辨识】
与小夜鹰相比,侏夜鹰的差别在于肉桂色颈环及更加宽广的苍白眉线与翅膀及肩部的明显对比图案。另有别于小白喉夜鹰,后者通常颜色更深,喉部白色斑块有限,下体颜色更浅,翼尖更尖锐,尾部略微分叉。
【保护状况】
侏夜鹰目前被列为IUCN无危级别,但其分布地范围较广泛,通常栖息在巴西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