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APRIMULGIFORMES > Caprimulgidae > Nyctiphrynus > Eared Poorwill
Eared Poorwill

Eared Poorwill

English name:Eared Poorwill

Scientific name:Nyctiphrynus mcleodii

【简介】
耳夜鹰(Eared Poorwill,学名:Nyctiphrynus mcleodii)是夜鹰目夜鹰科弱夜鹰属的小型夜行性鸟类。它仅分布于墨西哥西部,包括奇瓦瓦、索诺拉、哈利斯科、科利马、格雷罗和瓦哈卡部分地区的半干旱山地松林和橡树林。

【外形特征】
耳夜鹰的体长约为20至21厘米,体重在24至37克之间。上体呈现出灰褐色,翼覆羽带有白色斑点,肩羽有明显的黑斑,颈部有一圈较宽的白色环带,喉部有显眼的白色条纹,腹部呈现出淡灰色,腹部下方为淡黄色,带有白色小斑点,尾羽除了中央一对之外,其余都有白色的尖端。形态上存在红棕色的变异个体,颜色可能会偏向肉桂色或红棕色,且雌雄特征相似,但雌鸟更偏红棕色变体。

【鸣叫特征】
雄性耳夜鹰会发出一种响亮而突然的“peeyo”或“peejo”声,以强调结尾,并在2至3秒间重复这种声音。有时候还会出现略带模糊的音质。这种声音常在夜间从地面或树上发出。除此之外,它们还会发出下降波动的“teu-uu-uu”声。受惊扰时,雌鸟还会发出短促的颤音。

【生活习性】
耳夜鹰主要栖息在海拔600至2500米之间的半干旱山地,主要分布在2000米以下的松林和橡树林。它们主要以甲虫和蛾子等昆虫为食,通过短距离飞行捕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4月至6月期间。它们通常选择在短草丛中的悬崖底部或松树丛中筑巢,没有特别的巢结构,直接在地面或松针上产卵。每个巢中一般含有两枚无斑点的象牙白色蛋,由雌雄共同孵化。

【外型辨识】
与北美小夜鹰相比,耳夜鹰更偏向褐色,具有伸长的胸羽和竖立的耳羽,并且其鸣叫也有不同之处。

【保护状况】
依据IUCN的标准,耳夜鹰目前被列为无危物种(LC),尽管其种群数量可能有所减少,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直接威胁其生存的因素。

【地理分布】
耳夜鹰主要分布在墨西哥西部地区,包括奇瓦瓦、索诺拉、哈利斯科和科利马等州,以及格雷罗和瓦哈卡的部分地区。在瓦哈卡州的种群可能在2月至5月间出现季节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