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Scolopacidae > Numenius > Far Eastern Curlew
Far Eastern Curlew

Far Eastern Curlew

English name:Far Eastern Curlew

Scientific name: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简介】
大杓鹬(学名: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属于鸻形目,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鸟类之一。别称红背大勺鹬、红腰勺鹬、彰鸡。

【外形特征】
大杓鹬头部较简单,覆盖有暗色羽心和淡色羽缘。上体羽毛具有明显的暗色羽心和淡色边缘,胸部和两侧分布着密集的黑色条纹,翅膀下面的覆羽呈棕色并带有密集的条纹。最显著的特征是其长且下弯的喙,长度可以达到184毫米。

【生活习性】
繁殖季节大杓鹬栖息在东北亚地区的沼泽、湖泊等地;非繁殖期主要在澳大利亚沿海地区活动。觅食时通常站立于水中或浅滩,用其超长的嘴挖探泥沙中的食物。它通常单独或小群活动,休息时则常聚集在一起。

【鸣叫特征】
大杓鹬的叫声尖锐且清晰,类似于“cuuue-reee”的呼啸声,音调较深沉。

【繁殖习性】
大杓鹬繁殖期一般为每年4月至7月,在湖泊或湿地附近的土丘上营巢。产出的卵为橄榄褐色并带有斑点,每次产卵4枚。

【外型辨识】
大杓鹬虹膜为褐色,嘴为黑色还带有基部的粉红色,脚色为灰色。其羽毛颜色呈现黄褐色,头部、颈部、胸部布满了条纹,腹部含有暗褐色的条纹。翅膀下面的覆羽带有黑褐色斑纹。

【保护状况】
大杓鹬种群数量的减少使得其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级别。栖息地损失和填海工程带来的威胁导致超过65%的栖息地被破坏,越来越多的保护措施已被实施。

【地理分布】
大杓鹬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地区,如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并在澳大利亚、台湾、菲律宾和东南亚等地过冬。迁徙过程中会在我国东部地区短暂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