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ve-billed Tinamou
English name:Curve-billed Tinamou
Scientific name:Nothoprocta curvirostris
【简介】
弯嘴斑䳍(学名:Nothoprocta curvirostris),属于䳍形目䳍科斑䳍属。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常见于厄瓜多尔和秘鲁。
【外形特征】
弯嘴斑䳍体型介于26至29.5厘米之间,体重大约372至380克。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尖而向下弯曲的长喙,颜色从褐色到黑色,基部常常带有黄色。其头部为赤褐色,点缀着深色斑点和白色条纹,上体羽毛中心呈宽阔的条纹,边缘成黑色,从而形成了白至淡黄白色的纵向条纹。翼覆羽具备条纹图案,主翼羽为暗色,次级飞羽带有宽大的肉桂色横纹,外侧初级飞羽有白色横纹。下体从脸部到胸部呈现白色,上面附着黑色、棕色的短条纹,下颈和胸部为淡肉桂色,腹部和两胁则为肉桂色,部分有模糊的白色斑点或条纹。
【生活习性】
弯嘴斑䳍主要栖息于海拔2800至3900米的湿润和半干旱的普纳草原和帕拉莫地带。其通常栖息在沙质高原的丛生草丛、埃里卡科、金丝桃、菊科植物为主的灌木丛中,偶尔也会出没于刀耕火种后的耕地。该物种为定居鸟,以果实为主,少量无脊椎动物、花蕾、嫩叶、种子和根为辅食。
【鸣叫特征】
弯嘴斑䳍最显著的鸣叫声为三声哨音构成的一系列连续叫声,其中首声比其他两声更低沉,这一系列鸣叫每隔五秒重复一次。
【繁殖习性】
弯嘴斑䳍的繁殖季节为1月至8月。蛋壳呈巧克力棕色,雏鸟身上有密集的黑、白和棕色条纹。雄鸟负责孵化多位雌鸟产下的蛋,孵化期为2至3周,直到雏鸟能独立为止。
【外型辨识】
与其他种类的斑䳍相比,弯嘴斑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鲜艳的胸部和下体颜色以及颈部缺乏灰色的特征。幼鸟胸部和侧部颜色较暗,且赤红色较少,留下更多的黑色斑点。
【保护状况】
弯嘴斑䳍的保护状况被归为无危(IUCN:LC)。即便是数量较少且分布偏纲的地区,它们在某些地方依然相对常见。该物种在少数保护区中有保护,例如厄瓜多尔的科托帕希国家公园。
【地理分布】
弯嘴斑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以及安第斯山脉,栖息于海拔2800至3900米之间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