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 Hawk-Eagle
English name:Mountain Hawk-Eagle
Scientific name:Nisaetus nipalensis
【简介】
鹰雕(学名:Nisaetus nipalensis,又名熊鹰、赫氏角鹰)隶属于鹰形目鹰科鹰雕属,是一种大型猛禽。在中国传统中,鹰雕有时象征着勇敢和剽悍,尤其在藏族文化中被视为神圣鸟类,禁止捕猎或伤害。
【外形特征】
鹰雕体长约为70至84厘米,翼展范围134至175厘米,雌鸟体重可达2500至3900克,雄鸟则为2300至2700克。成鸟背部呈暗褐色,腹部有粗横斑纹,喉部带有黑色纵纹。头部有竖立的薄羽冠。幼鸟的整体颜色较为淡白,翅膀带有不规则的褐色斑块,而头部与腹部呈干净的白色调。眼睛为金黄色至橙色,蜡膜为黑色至灰黑色,脚为黄色至黄白色。
【生活习性】
鹰雕栖息在海拔600至4000米的山地森林内,通常在成熟的山地森林中狩猎,偏好开阔的下层植被与大型树木供筑巢使用。其食物来源包括小型至中型哺乳动物、鸟类、蜥蜴、蛇类,偶尔也捕食家禽和鱼类。鹰雕大多单独活动,从隐蔽处迅速俯冲捕食地面猎物。
【鸣叫特征】
鹰雕通常是比较安静的鸟类,但在繁殖季节时会发出高音、尖锐且带有"kleee-kik"或"kleee-kikik"音符的尖鸣声作为交流手段。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不同地区各不相同,但在斯里兰卡为12月至3月,在喜马拉雅山区则为2月至6月,而在日本则在2月至8月。每窝产卵1至2枚,巢由父母共同构建,直径可达1.8米,深约90至120厘米。通常于高大树木的较高位置筑巢。孵化阶段持续大约43至50天,幼鸟期约70至80天。
【外型辨识】
指名亚种(N. n. nipalensis)分布在西南地区;东方亚种(N. n. orientalis)分布在东北地区;福建亚种(N. n. fokiensis)在东南和华南均有分布;海南亚种(N. n. whiteheadi)则仅分布于海南岛。
【保护状况】
因其栖息地的森林砍伐及其他威胁,数量稀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为近危(NT)保护等级,并被中国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总数估计全球不足10,000只,日本地区约有1800只,且该物种受到全球保护制度[CITES II]保护。
【地理分布】
鹰雕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泰国、台湾、越南、日本等地区。非繁殖季节可在印度流域、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半岛的低地等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