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res Hawk-Eagle
English name:Flores Hawk-Eagle
Scientific name:Nisaetus floris
【简介】
费氏鹰雕(学名:Nisaetus floris)是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的特有种,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凤头鹰雕的亚种,但遗传学证据已确认其为独立物种。它因其独特的白色头部、下体以及背部和上尾部的巧克力棕色而容易识别。
【外形特征】
成年费氏鹰雕具有深棕色的上体,带有六条纹的深褐色尾巴,翼上可见白色斑块,下体和头部为白色,冠部带有细微的褐色条纹。它们的全长通常为75至79厘米,但范围在71至82厘米之间。尾部通常有六条明显的横纹。雄性与雌性在外观上几乎无异,唯一的区别在于雌性的体型可能略大。
【鸣叫特征】
费氏鹰雕的已知叫声是一种响亮、尖锐且高音的哨声。
【生活习性】
费氏鹰雕主要栖息于热带低地和亚山地的湿润森林,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1700米不等。它们通常在完整的原生森林或附近活动,偶尔也会在红树林和森林村庄中狩猎。同时也被观察到在次生林、桉树灌木丛和农业区中活动。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信息较为有限。报道的筑巢活跃期包括3月至8月,但具体的巢和蛋的描述仍不清楚。
【外型辨识】
与未成年棕腹隼雕相比,费氏鹰雕体型更大,尾纹更明显,头部和下体全白。此外,它们翅膀内侧的隆起更为显著。与短趾雕相比,费氏鹰雕前翅下侧没有暗色标记,下体为干净的白色。
【物种区别】
无具体描述
【保护状况】
费氏鹰雕因栖息地丧失、退化、非法狩猎以及因捕食家禽而遭受的迫害,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全球成熟个体数量估计在100至240只之间。根据IUCN的分类标准,费氏鹰雕被列为极危物种(CR)。
【地理分布】
费氏鹰雕主要分布于小巽他群岛的龙目岛、松巴哇岛、弗洛雷斯岛和阿洛尔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