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CCIPITRIFORMES > Accipitridae > Nisaetus > Javan Hawk-Eagle
Javan Hawk-Eagle

Javan Hawk-Eagle

English name:Javan Hawk-Eagle

Scientific name:Nisaetus bartelsi

【概述】
爪哇鹰雕(学名:Nisaetus bartelsi),又名Garuda,源自印度教和佛教中的神鸟意象。它是鹰形目中鹰科鹰雕属的一种中型鸟类,主要分布于印尼爪哇岛的热带森林。爪哇鹰雕作为印尼国鸟,显现出红褐色的头部和颈部,以及下体的密集黑斑特征。

【外形特征】
爪哇鹰雕体长约60厘米,体色有明显的垂直黑色条纹和独特的白色喉带。它成鸟头部和颈部呈红褐色,腹部、胸部、大腿和两胁具厚横纹。幼鸟则头部和下体表现为红褐色或淡黄色,腹部无斑纹,头颈部颜色较暗。成鸟和幼鸟的虹膜颜色和脚颜色有别,幼鸟虹膜蓝灰色,脚黄色。飞翔时会展现出该属特有的飞行轮廓:翅膀短且宽,尾部较长,翅膀和尾部有明显的黑色条纹。

【生活习性】
爪哇鹰雕栖息于原始热带森林,有时也会出现在已退化的土地上,包括次生森林和茶园。一般活动范围在海拔500-1000米,但在爪哇东部可降至海平面,在西南部可上升至3000米。这个物种狩猎时间主要集中在黎明和清晨。食物主要包括鼠类、松鼠、猴子、蜥蜴以及鸟类,如绿原鸡、鹧鸪、鸽子和蛇。

【鸣叫特征】
该物种一般提醒不多,但在繁殖季节有双音节拉长哨音。

【繁殖习性】
繁殖期从12月至7月。雄鸟用粗大的树枝加一些嫩叶在高树上来建造巢,并且用于整年使用。每窝产一枚卵,在48天左右孵化期后,主要由雌鸟完成。雏鸟栖居巢穴时可达70天。

【外型辨识】
与同属中更大的其他鹰雕相比,爪哇鹰雕的红褐色头部和颈部是显著的一点,幼鸟颜色更饱和、无下身体斑纹从而易于区分。此外,该物种一般提醒不多,但在繁殖季节有双音节拉长哨音。

【保护状况】
爪哇鹰雕被列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EUCN EN(濒危)状态,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所保护的物种。爪哇鹰雕极为稀有的一个原因是地域有限、栖息地持续流失以及被猎杀。分布范围主要限于爪哇岛,随着得到保护和栖息地恢复,族群数量得到稍许回升,据估计总数量约在600至900之间。

【地理分布】
爪哇鹰雕主要分布在印尼爪哇岛的热带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