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ELECANIFORMES > Threskiornithidae > Nipponia > Crested Ibis
Crested Ibis

Crested Ibis

English name:Crested Ibis

Scientific name:Nipponia nippon

【简介】
朱鹮(英文名:Crested Ibis, 学名:Nipponia nippon)是一种属于鹈形目鹮科的大型白色鸟类。它们部分头部裸露,呈现出鲜红的皮肤,颈部后方有一簇浓密的白色羽毛构成的冠羽。

【外形特征】
体长可达55至84厘米,全身主要为白色,但在非繁殖季节,尾部和飞羽带有橙红色调;繁殖季节时,头部、颈部和背部则为灰色。眼睛、面部皮肤和腿全年保持红色。幼鸟主要是灰色,虹膜为深色,面部皮肤和腿为淡黄色。

【生活习性】
朱鹮栖息于温带山区、森林和丘陵地带,倾向于稻田、湿地、河流、湖泊周边或靠近大树丛的地区。它们在春季繁殖,通常筑巢于树木高处。食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如淡水鱼、两栖动物、甲壳类、软体动物及昆虫。冬季时,它们会聚集在稻田堤岸和草地觅食,捕食蚯蚓等。

【鸣叫特征】
成鸟叫声描述为“taaa”或“aaa”。

【繁殖习性】
朱鹮的繁殖季节在2月至6月。在繁殖过程中,朱鹮会形成繁殖羽,通常筑巢于树冠,用树枝搭建巢,内衬小枝、树叶和干草。每次产卵2至5枚,孵化期为28至30天,雏鸟通常在45至50天后离巢,大约在70天后独立。

【外型辨识】
朱鹮的生物学特性,包括长而弯曲的喙和红色的冠羽,也使它们有别于其他鹮类。

【保护状况】
随着朱鹮数量急剧减少,中国政府在1986年开始建立保护站,致力于朱鹮的保护与研究。1990年,陕西朱鹮自然保护区成立,北京动物园也开始开展繁殖研究。近年来,朱鹮的保护范围不断扩大,繁殖技术取得成功,将其引入到了更多的自然栖息地,并逐步实现了种群的恢复。

【地理分布】
历史上,朱鹮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俄罗斯远东,但由于栖息地丧失、过度猎杀和环境污染,其数量急剧减少。1981年,中国陕西省洋县发现了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