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or Boobook
English name:Timor Boobook
Scientific name:Ninox fusca
【简介】
帝汶鹰鸮(英文名:Timor Boobook,学名:Ninox fusca)是鸮形目鸱鸮科鹰鸮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在帝汶岛特有分布,已于2019年重新分类为独立物种。
【外形特征】
帝汶鹰鸮体长约30厘米,拥有明亮的黄色眼睛。其头颈部为灰褐色,上体羽毛密布显眼的白色斑点,尤其是在肩羽、次级飞羽、内翼覆羽和颈背区域。其腹部呈棕色,饰有宽阔而边缘不规则的白色条纹,使得腹部呈现斑驳的效果。此外,初级和次级飞羽及尾羽为深灰褐色,带有更暗的条纹。脚趾为棕灰色,爪子为角质色,略显暗色。
【生活习性】
帝汶鹰鸮主要栖息在低地和山麓森林,包括原始森林、次生林、种植园和村庄边缘的小树林。这些鸟类能够承受退化栖息地带来的变化,甚至在海拔2300米的地区出现。作为一种夜行性鸟类,帝汶鹰鸮会在夜间从树上的栖木静止猎捕猎物,捕食范围涵盖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大型昆虫。
【鸣叫特征】
帝汶鹰鸮发出的叫声独特,带有轻微的模糊感,是一种弹跳感的“woop-woop!”声,以及较为平滑、更低沉的“dwoop-a-woop!”声。声音音高变化较大,频率在600至700赫兹之间,有时还会发出类似“wup..wup”的短促鸣叫。叫声可以由两个相同音符组成,也可能是第二个音符延长且明显分出两拍(woop..huwoop),甚至可能分裂为两到三个要素(woop..hu.hwoop)。两只鸟在同一音高或不同变体之间共同鸣叫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繁殖习性】
该段落未在原文中提及,因此不输出。
【外型辨识】
与南鹰鸮相比,帝汶鹰鸮的叫声更为低沉,且重复频率更快。从视觉上看,几乎所有的红褐色元素已被灰褐色取代,仅在下翼覆羽保留了红褐色特征,而上体的白色斑点比南鹰鸮更为显著。此外,帝汶鹰鸮的面部圆盘不明显,尾部和外翼的条纹较为模糊。
【物种区别】
该段落未在原文中提及,因此不输出。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帝汶鹰鸮被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帝汶鹰鸮仅分布于帝汶岛(包括印度尼西亚西帝汶和东帝汶),几乎覆盖全岛各个海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