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low-throated Honeyeater
English name:Yellow-throated Honeyeater
Scientific name:Nesoptilotis flavicollis
【简介】
黄喉吸蜜鸟学名为Nesoptilotis flavicollis(Lichenostomus flavicollis),最初由法国鸟类学者路易·皮埃尔·维埃约在1817年描述,并归入抚蜜鸟属(Melithreptus)。种名flavicollis 来自拉丁语flavus(黄色)和 collis(颈),意指其具有黄色的喉部。该鸟的平均体重为18至40克,雄性通常较大。
【外形特征】
黄喉吸蜜鸟上体为鲜艳的橄榄绿色,头部和颈部为暗银灰色,下巴及喉部为明亮黄色。身体下部为灰色,腹部、臀部和两胁带有橄榄色晕染,遍布深色斑点。翅膀和尾羽边缘微微带点黄色。虹膜为红褐色,足为灰黑色。
【生活习性】
黄喉吸蜜鸟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及其周边岛屿,包括金岛和福尔诺群岛。它们生活在干燥和湿润的硬叶林环境,包括干硬叶林和湿硬叶林,偶尔也在开阔的硬叶林或亚高山硬叶林中出现。黄喉吸蜜鸟常出现在城市公园、花园和保护区。
【鸣叫特征】
黄喉吸蜜鸟的叫声可谓种类多样,包含了八种不同的叫声。'Trill'和'Tonk song' 是全年都能听到的声音。其中,'Tonk song'则呈现为锐利的发声,有时可以类比成哨音。繁殖季节,黄喉吸蜜鸟会发出响亮的'de-witt'声或旋转的'churuk-churuk...'。
【繁殖习性】
黄喉吸蜜鸟主要以节肢动物为食,偶尔会吃花蜜以及小型果实或者种子。它们独行或者成对在大树上以及地面觅食。在繁殖季节,雌鸟会在雄鸟领地上进行筑巢,通常会构造一个小开口杯状巢,内部铺满了毛发或纤细的草。它们一窝下蛋2至3枚,雌鸟独自孵化,孵化期是15至17天。孵化出的小鸟会由雌鸟喂养并养育至离巢期,通常持续16天。雄鸟则往往会在小鸟出巢后的三周时间内继续喂养它们。
【外型辨识】
黄喉吸蜜鸟提防着一系列鸟种进入自己的领地,它们会对任何闯入的行为做出反抗,包括吸蜜鸟,斑啄果鸟,金啸鹟以及灰鵙鸫。
【保护状况】
黄喉吸蜜鸟并非受威胁物种。尽管在其栖息地的某些地方,它们曾因为吃果园里的水果,比如樱桃和醋栗,而被认为是有害鸟类。但是,这些鸟对维护其所在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