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SITTACIFORMES > Psittaculidae > Neophema > Scarlet-chested Parrot
Scarlet-chested Parrot

Scarlet-chested Parrot

English name:Scarlet-chested Parrot

Scientific name:Neophema splendida

【简介】
学名:Neophema splendida
英文名:Scarlet-chested Parrot
分类:鹦形目长尾鹦鹉科橙腹鹦鹉属
分布:澳大利亚中部南澳、西澳内陆、远西新南威尔士州、大维多利亚沙漠及周边地区

【外形特征】
红胁鹦鹉属游荡性鸟类,身体长约19-21厘米,重量为36-44克。雌雄异色显著。
- 雄鸟胸部呈鲜红色,脸部为钴蓝色,上体为鲜艳的绿色,下胸部和腹部渐变为黄色,翼覆羽泛蓝,尾部绿色。
- 雌鸟面部为淡蓝色,胸部绿色,下体为黄色,更接近成鸟色彩。
- 幼鸟为深绿色,两至三个月后胸部开始出现红色羽毛,完全成熟需15至18个月。

【鸣叫特征】
红胁鹦鹉的鸣叫声柔和且较为安静,多包含轻微的啾啾声和清脆的鸣叫。报警声是一种双音节哨声“kee-up”。

【生活习性】
这种鹦鹉偏好栖息于尤加利树(Eucalyptus)和金合欢(Acacia)灌木丛、草地,尤其喜欢在近期经过烧灼的区域活动。
- 它们可以在无饮用水的情况下靠多汁植物生存,以草籽为主要食物,常在针茅(Themeda australis)丛中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8月至次年1月,巢穴通常位于枯死尤加利树的树洞中(2.5至8米高),有时多个巢穴分布在单棵树上形成小群落。
- 每窝一般产3至5枚卵,最多可达6枚,孵化期约为18天,育雏期为30天左右。

【外型辨识】
雌性红胁鹦鹉与版纳澳大利亚绿宝石鹦鹉雌鸟有些许相似,但通过其浅蓝色眉纹和较为淡色的翼斑可区分两物种。

【保护状况】
IUCN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该种群虽然总体上稀少,但在有利的条件下可迅速增加。
- 然而,植被变化可能对其数量产生影响,而水的新供应可能使它们相对于其他更依赖水源的鸟类处于不利地位。

【地理分布】
红胁鹦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干旱南部区域,其地理范围从西澳大利亚中部向东延伸至南澳大利亚,南进至北部北领地和南部的远西新南威尔士州。其繁殖区集中在大维多利亚沙漠,而非繁殖期会进入Gluepot Station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