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fous-winged Ground Cuckoo
English name:Rufous-winged Ground Cuckoo
Scientific name:Neomorphus rufipennis
【简介】
棕翅鸡鹃(学名:Neomorphus rufipennis),属于鹃形目杜鹃科鸡鹃属。它是一种大型陆栖鸟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热带低地森林,包括委内瑞拉南部、圭亚那和巴西西北部的罗赖马州。
【外形特征】
棕翅鸡鹃的身长约为48至56厘米,其中约一半为尾部长度。其雄性体重通常为435克,雌性体重约为325克。整体外观呈现暗色系,头部、冠羽、颈项及上背部为深紫蓝色,上背和尾上覆羽为橄榄色,翅膀主羽蓝黑,次级飞羽红褐色,腹部及下胸灰褐色至石板灰。翼下具有明显的红棕色条纹。幼鸟上体为褐石板色,下背和臀部为黑色,下体为石板色。
【生活习性】
该鸟类几乎完全生活在地面,栖息于未受干扰的成熟常绿林或高地坚土森林。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同时也捕食其他节肢动物、小型脊椎动物(如蜥蜴、两栖动物和小鸟)和偶尔的果实。它们常常跟随行军蚁群或野猪群捕食惊扰出的小型猎物。
【鸣叫特征】
棕翅鸡鹃发出洪亮的单音节叫声,类似鸽子但更加清晰响亮。叫声间隔较长,偶尔伴有低沉的喉音和模仿野猪的咔嗒声。这种声音有助于其在复杂的热带环境中进行远距离沟通。
【繁殖习性】
关于棕翅鸡鹃的具体繁殖生态知之甚少,但它们的繁殖季节可能从3月持续到9月。
【外型辨识】
与同属的其他四种地面杜鹃相比,棕翅鸡鹃的头部胸部更黑,且突出拥有红棕色的翅膀与暗色喙。与红嘴鸡鹃相比,后者具有鲜红色的喙、较淡的喉色、胸带较窄且腹部颜色偏淡。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棕翅鸡鹃列为无危物种(LC)。虽然其分布范围较广,但高度依赖于原始的热带森林环境,因此对环境的破坏或森林破碎化可能导致其数量下降。
【地理分布】
棕翅鸡鹃分布于南美洲多个国家,包括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及巴西的一部分地区,主要集中在委内瑞拉的博利瓦尔州和亚马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