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ry-throated Tanager
English name:Cherry-throated Tanager
Scientific name:Nemosia rourei
【简介】
红喉唐纳雀,英文名Cherry-throated Tanager,是一种中型鸟类,属于雀形目裸鼻雀科黑顶唐纳雀属。它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的埃斯皮里图桑托州,地理分布极为局限。19世纪以来该物种经历了多次发现、消失和再发现的历程,直到1998年才得以确认其存在。红喉唐纳雀被列为IUCN极危物种。
【外形特征】
红喉唐纳雀具有引人注目的黑白红三色羽毛,背部为灰黑色,腹部为白色,特别显眼的是樱桃红色的喉咙。头部较浅,翅膀和尾巴呈亮黑色,带有蓝色光泽,翼覆羽带有灰色条纹。眼睛呈黄色,脚趾和爪子为淡粉色。雄性和雌性在外形上非常相似,但雌鸟平均可能有较小的红色喉咙斑块。幼鸟的喉咙斑块为暗褐色。成鸟长度约为14厘米,翼展约8.3厘米,尾巴长约6厘米,体重约为22克。
【鸣叫特征】
红喉唐纳雀发出尖锐鼻音的叫声,音调清晰且可以传播较远距离。其叫声通常为“péuuu, péuuu-see’ee”,是一种单个声音或快速连续的2到3个音节,后面可能还伴有两个高音调的音符。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于湿润森林的树冠层,偏好在凤梨科植物中觅食。它们常与混合物种群落活动,活跃于850至1250米的海拔区域。红喉唐纳雀的食谱主要由小昆虫如毛虫、蝴蝶、蚂蚁以及节肢动物组成,偶尔也会从桉树花朵中觅食,可能为了捕捉花蜜中的昆虫。
【繁殖习性】
关于红喉唐纳雀的确切繁殖周期尚不清楚,不过筑巢材料的收集行为在11月被观察到,成幼鸟则是在2月底被观察到,这暗示其主要繁殖季节可能在12月至1月间。
【外型辨识】
重要的是,尽管雄鸟和雌鸟外表相似,但雌鸟的红色喉咙斑块明显较小。
【保护状况】
由于栖息地的不断丧失和破碎化,红喉唐纳雀被评为IUCN极危物种。在其分布区域受到严格保护措施以防止灭绝。
【地理分布】
红喉唐纳雀仅分布在巴西东南部的埃斯皮里图桑托州,可能延伸到邻近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因其活动范围相对封闭,因此在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维持中具有重要意义。自19世纪以来,它曾经历了多次发现遗失再被重新确认的经历,直到1998年新的发现才证明了该物种存在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