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rlet-tufted Sunbird
English name:Scarlet-tufted Sunbird
Scientific name:Nectarinia johnstoni
【简介】
红簇花蜜鸟(学名:Nectarinia johnstoni),为雀形目太阳鸟科花蜜鸟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于东非的高海拔区域。
【外形特征】
雄性体长可达27厘米,重14至17克。头部为黑色,冠部和侧颈呈金属绿色,上身覆盖着金属光泽的绿色羽毛。尾羽中央延长,最长可达135毫米。雌性体长约14厘米,头和背部为灰褐色;幼鸟外观与雌鸟相似,但没有红肩簇。成年雄鸟在繁殖季节展现出深绿色的金属光泽,而非繁殖季节则变为灰棕色,伴有绿色斑块。雌鸟整体为灰暗的棕灰色。其显著特征是雄鸟的红肩簇和长尾流苏。
【生活习性】
红簇花蜜鸟栖息于非洲阿尔卑斯山草原,常见于巨型龙胆草、巨型菊苣和金丝桃等植被丰富的环境,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至4500米地带。这种鸟性情活跃,喜欢跳跃在开花树冠的上层,主要食花蜜,亦会捕食少量昆虫。红簇花蜜鸟在夜间为了节省能量,会使其体温下降约15℃。
【鸣叫特征】
红簇花蜜鸟的叫声包括金属质感的鸣声和快速混乱的歌声,其中雄鸟在求偶展示时会发出高音的‘psurr-psurr-psurr’叫声。
【繁殖习性】
红簇花蜜鸟的繁殖期记录于不同的时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为12月、乌干达为11月至1月、肯尼亚为1月至2月、5月、7月至10月,坦桑尼亚为1月以及马拉维为1月、10月和12月。筑巢材料由苔藓、白植物材料、动物毛发和棕色纤维构成,巢内部铺有绒毛,筑于地面1米至15米高的地方。每窝产卵数量不一,优良的领地有时会产两枚卵。孵化和育雏主要由雌鸟负责。
【外型辨识】
红簇花蜜鸟属花蜜鸟科的小型鸟类,体纤细、羽毛色彩华丽而闪光。喙细长而尖,有的并下弯,先端有锯缘;腿细长,舌呈管状,富伸缩性,尖端分叉。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分类,红簇花蜜鸟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级别。红簇花蜜鸟作为非洲东部高海拔地区的代表性鸟类,数量相对稳定,但未发现重大威胁。
【地理分布】
红簇花蜜鸟主要分布于东非的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马拉维、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的高山草原,主要栖息于海拔高度从1900米到4400米的地带。在肯尼亚和北坦桑尼亚表现季节性迁徙到较低海拔地区,在马拉维则是候鸟,5月至6月不在Nyika高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