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ellorneidae > Napothera > Naung Mung Scimitar Babbler
Naung Mung Scimitar Babbler

Naung Mung Scimitar Babbler

English name:Naung Mung Scimitar Babbler

Scientific name:Napothera naungmungensis

【简介】
瑙蒙短尾鹛(学名:Napothera naungmungensis),别名Naung Mung scimitar-babbler,是雀形目幽鹛科鹪鹛属的一种中等体型鸟类。该物种首次在2005年被发现于中国西藏与缅甸克钦邦边界葡萄县的瑙蒙乡。

【外形特征】
成年瑙蒙短尾鹛的体长约18至19厘米,重35至46.2克。上体呈深棕色,下体大面积为白色。具有显著的黑色髭纹及白色的次髭纹,并且沿腹部至胸带可见淡黄色斑块。虹膜颜色为深红至榛色,喙呈蓝灰色,基部为黑色,前端颜色较浅;腿色为深肉棕色。头部至上体、翅膀和尾巴均为暗棕色,带有微弱的浅色羽轴条纹;眼先、脸颊和耳羽呈淡黄褐色,髭纹明显。下体中间白色,可见柔软边缘的淡黄色胸带,棕色胁腹和尾下覆羽相较深。幼鸟特征尚未具体记载。

【生活习性】
瑙蒙短尾鹛偏好居住于缅甸北部的森林地带,频繁于地面上采食,利用其长曲喙挖掘食物。

【鸣叫特征】
它的鸣声为短暂上升哨音,每音维持约半秒,每次之间间隔约2秒。

【繁殖习性】
繁殖习性尚未具体记载。

【外型辨识】
相较于R. danjoui,瑙蒙短尾鹛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多频率、更高的音长,胸部淡黄而不明显,髭纹更为清晰。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IUCN)的记录,其保护级别为近危(NT)。据推测,全球种群数量在250至2500成熟个体之间。由于其栖息地破坏可能加剧,种群数量正逐年减少。

【地理分布】
该物种大多分布在缅甸北部,2008年中国云南西部也有可能被目击,但至今未得到确认。目前对瑙蒙短尾鹛的生态学特征了解尚不深入,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以精确了解其栖息环境、次生栖息地适应性及对森林碎片化的响应机制。

【保护状况】
目前对瑙蒙短尾鹛的保护状态描述如下: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IUCN)的记录,其保护级别为近危(NT)。据推测,全球种群数量在250至2500成熟个体之间。由于其栖息地破坏可能加剧,种群数量正逐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