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bar Whistling Thrush
English name:Malabar Whistling Thrush
Scientific name:Myophonus horsfieldii
【简介】
印度啸鸫(英文名:Malabar Whistling Thrush,学名:Myophonus horsfieldii),属于雀形目鹟科啸鸫属,以其独特的深蓝色外观及类似人声的哨鸣而著名。
【外形特征】
印度啸鸫体型中等,长度为25至30厘米,体重约101至130克。雄鸟体表为哑光黑色,头顶有一条明亮的深蓝色条带,背部、肩部和中胸部具有闪亮的深蓝色鳞状羽毛。背部、肩部及翼缘有更强烈的蓝色斑块。臀部和尾部颜色更深。雌鸟体貌类似,但下部的蓝色鳞状图案较弱。而幼鸟则为哑光黑色,同时肩部具有光泽的深蓝色斑块。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丰富而悠长,呈现低音的类似人声的哨鸣,曲调哀伤,音量时高时低,变化多端。此外,当飞离时会发出锐利、高亢的下降声“kree-ee”,通常每隔几秒重复一次。
【生活习性】
印度啸鸫通常栖息于靠近水源的浓密森林阴暗灌木丛中,偏好地面活动。常见于岩石溪流和小河附近。非迁徙物种,但冬季时会广泛分散。主要栖息在有合适栖息地的人类居住区域。
【繁殖习性】
繁殖期从3月至12月,伴随着雨季的到来开始。巢筑在溪流岸附近的洞穴中,材料包括苔藓、竹根和草。巢呈宽颈瓶状,外部由粗大的基部变成顶部逐渐变窄。每次产卵2到4枚,蛋为淡鲑鱼粉色,带有斑点,孵化期约为16至17天,由雌雄共同抚育。
【外型辨识】
和其他啸鸫属成员相比,它的头部和肩部有显眼的蓝色斑块。雄鸟的下部图案强度相较于雌鸟更鲜明。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印度啸鸫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印度啸鸫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的山地及森林区域,包括印度西部和东部的山脉,南至印度南部。它们在繁殖季节可达到海拔2200米,但在雨季时会降至平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