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Myophonus > Sri Lanka Whistling Thrush
Sri Lanka Whistling Thrush

Sri Lanka Whistling Thrush

English name:Sri Lanka Whistling Thrush

Scientific name:Myophonus blighi

【简介】
斯里兰卡啸鸫(英文名:Sri Lanka Whistling Thrush,学名:Myophonus blighi)是一种仅分布于斯里兰卡山区的鸟形目鹟科啸鸫属的特有鸟类。

【外形特征】
成年雄性约19至21.5厘米长,体表呈现天鹅绒般的深蓝色,肩部拥有鲜明的钴蓝色斑块,在强光下可见蓝绿色光泽。雌鸟体色为均匀的赤褐色,肩部同样伴有暗紫色的斑点,臀部、尾上覆羽以及腹部都覆盖着赤褐色的羽毛,肩部也带有蓝斑点。

雄性体型略大且羽色鲜明,展现出天鹅绒般的深蓝色和肩部的亮蓝斑块。雌鸟则呈现出暗褐色,肩部有暗紫色的斑块,腹部和臀部为赤褐色,肩部也具有类似的蓝斑点。幼鸟外观与雌鸟相似,下体偏红而头部与胸部还带有黄褐色的条纹。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9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特别偏爱环境湿润、靠近湍急水流的地方,例如峡谷和山涧。它们常在低垂的溪边岩石造或植被下活动。以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偶尔也捕食蜗牛、小型爬行及两栖动物。尽管白天觅食时可能会远离溪流,它们的行为非常隐蔽且难以探测。

【鸣叫特征】
斯里兰卡啸鸫鸣叫声独特,高音的‘sreee’、‘si’以及其他快速且复杂的颤音组成。还包括由变调的吹哨声构成的歌曲。

【繁殖习性】
斯里兰卡啸鸫的繁殖期在每年1月至5月,有时可达至9月。它们全年维护领地标地。筑巢通常选择在岩石边缘或湍流旁的树枝,用苔藓和蕨根建造巢穴并填充软草和细根。每次繁殖通常产出1至2枚浅绿色且覆盖淡红棕色斑点的卵。

【外型辨识】
区别于其他棕色鸣禽,雄性可以通过其深蓝色和肩部明显的钴蓝斑块来快速辨识,而雌性凭借赤褐色和肩部的独特蓝色斑点来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它们被列为濒危物种(EN)。斯里兰卡啸鸫的种群数量估计在1000至2500个成熟个体之间。保护工作包括详细的种群调查、威胁评估和保护措施的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地理分布】
斯里兰卡啸鸫仅分布于海拔1200米至2100米高度的斯里兰卡山区未受干扰的常绿山地森林中,因栖息地丧失和污染,该物种面临数量减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