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ff Parakeet
English name:Cliff Parakeet
Scientific name:Myiopsitta luchsi
【简介】
白胸鹦哥(英文名:Cliff Parakeet,学名:Myiopsitta luchsi)是一种属于鹦鹉科的鸟类。主要见于南美洲玻利维亚中部,是一种非迁徙性鸟种,常在悬崖和森林植被中筑巢,并以果实与种子为主食。
【外形特征】
白胸鹦哥体长29厘米,体重约135克。上体为绿色,前额到胸部呈浅灰色,腹部呈黄色,下腹部及大腿带绿色。初级飞羽呈蓝绿色并带有明显的黄色边缘,鸟喙、虹膜与爪的颜色分别为桔红色(或带有玫瑰色)、深棕色以及粉红色。幼鸟的羽毛颜色与成鸟相同,但前额会带有轻微绿色。
【生活习性】
白胸鹦哥主要生息于海拔1,300至3,000米之间的干燥、开阔林地和热带稀树草原上。此地环境通常具备钉状灌木丛与仙人掌,有时亦出现在农业耕作区中。食物构成主要以种子、果实和浆果为主,有时也会食用农作物中的玉米等粮食作物。白胸鹦鹉也展示出了一定的群集狩猎行为,偶尔会与鸽子等其他鸟类混群觅食。
【鸣叫特征】
原文未提及鸣叫特征。
【繁殖习性】
每年10月至12月为白胸鹦哥的主要繁殖期。它们常在悬崖上筑巢,形式为一个巨大的木棍巢,每窝大约4-6枚卵。雏鸟在孵化后约23-24天,并在6-7周时能够离巢。每个繁殖期内可能会育出两窝。
【外型辨识】
白胸鹦哥以其独特的灰脸和黄腹而著称,上体为绿色,前额到胸部呈浅灰色,腹部呈黄色,下腹部及大腿带绿色。初级飞羽呈蓝绿色并带有明显的黄色边缘,鸟喙、虹膜与爪的颜色分别为桔红色(或带有玫瑰色)、深棕色以及粉红色。
【物种区别】
原文未提及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白胸鹦哥因其对农作物的损害有时也会作为宠物交易的对象而面临着威胁。种群数量估计有2,500-9,999只成熟个体,被IUCN评定为“近危”。
【地理分布】
白胸鹦哥主要见于南美洲玻利维亚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