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bellied Flycatcher
English name:Golden-bellied Flycatcher
Scientific name:Myiodynastes hemichrysus
【简介】
金腹大嘴霸鹟(学名:Myiodynastes hemichrysus)是雀形目霸鹟科的一种鸟类。这种体型较大的霸鹟科鸟类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西部山区的云雾森林中。
【外形特征】
金腹大嘴霸鹟体长约18-20厘米,体重约41克。其主要外形特征包括:冠部和颈背呈暗灰橄榄色或深灰色,黑色细纹明显,额部比头顶更淡,头顶有半隐藏的黄色斑块;上体呈橄榄绿色,臀部和尾羽覆羽为绿橄榄色,翼部为暗灰褐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边缘呈现肉桂色,翼上覆羽边缘则呈现肉桂色或肉桂白色;尾部呈深灰褐色;下体呈黄色,喉部更接近金黄色,胸部有微模糊的橄榄色条纹。幼鸟缺乏黄色冠斑,上体偏橄榄绿色,下体偏淡,边缘具肉桂红色。
【生活习性】
金腹大嘴霸鹟在湿润的山地云雾森林的树冠层和边缘活动,尤其常见于溪流旁和森林空地边缘。它们的高度栖息地范围在700-1850米之间,最高可达2300米。金腹大嘴霸鹟以水果和昆虫为食,繁殖季节后通常以成对或小家庭群体形式出现,并且活跃于此后的数月。
【鸣叫特征】
金腹大嘴霸鹟的鸣叫声尖锐带鼻音,主要包括“syup”、“seeeik”、“skeé-eey”或“skweey”,更复杂的叫声有“seek-a-skeeeir”、“skeé-kit skeé-lit skeé-kit”或“chwit-chwit-ti-ti-tit-twit”,以及忧郁的“pee-ah”或“peeeir”。叫声类似群栖短嘴霸鹟的声音。
【繁殖习性】
金腹大嘴霸鹟的繁殖季节为3月至5月,在哥斯达黎加。它们将巢建造为浅杯状,用细根和苔藓构成,位于高6-30米的树洞、旧啄木鸟巢穴、蕨类植物丛或悬崖垂直植被缝隙中。每窝产出三枚卵,卵的颜色为淡粉红色,上面布满灰色和红棕色的斑点。
【外型辨识】
金腹大嘴霸鹟曾经被认为与金顶大嘴霸鹟同属,但基于形态和分子分析,现已确认为独立的物种。
【保护状况】
金腹大嘴霸鹟的保护现状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的LC(无危)级别。
【地理分布】
金腹大嘴霸鹟主要分布于哥斯达黎加的火山Miravalles在Guanacaste山脉南部地区至巴拿马西部,最东可达Veraguas。此外,在南美洲如哥伦比亚北部、委内瑞拉北部和厄瓜多尔中部也可见其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