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yrannidae > Myiodynastes > Golden-crowned Flycatcher
Golden-crowned Flycatcher

Golden-crowned Flycatcher

English name:Golden-crowned Flycatcher

Scientific name:Myiodynastes chrysocephalus

【简介】
金顶大嘴霸鹟属于雀形目霸鹟科,主要出现在安第斯山脉东坡云雾森林中。该物种常见于海拔600至2800米的区域,核心分布范围覆盖从秘鲁东部到阿根廷西北部的安第斯山脉东侧。IUCN评定其为无危(LC),但其季节性迁徙模式仍有待研究。

【外形特征】
金顶大嘴霸鹟体长介于19至22厘米之间,体重约37克。上体为橄榄色,下体淡黄色,胸部略显黄色,并有灰色橄榄色的云状斑纹。头部白色眉纹和褐色或灰褐色冠羽是显著特征之一。翅膀上的飞羽和翼覆羽带有红棕色或橙黄褐色的边缘,尾部深色,尾羽与尾缀羽边缘带红棕色,尾羽覆羽边缘有黄棕褐色。成鸟喉部非常淡黄色,在下巴白色的情况下变得更有黄色。

【生活习性】
栖息地主要包括湿润的高山云雾林和潮湿的山地林地边缘。它们通常活跃在由滑坡或倒木形成的中等大小的开阔区域,也常出现在靠近森林的高海拔牧场上。

【鸣叫特征】
金顶大嘴霸鹟主要发出尖锐的“de-wit”和“chew-di-wit”的声音,并且每数秒重复一次。这种叫声有助于它们识别同类及与同类沟通。

【繁殖习性】
八月份可以观察到雏鸟,估计五月至七月是其繁殖季节。金顶大嘴霸鹟在树上的苔藓或是根系的缝隙里筑巢;有时也会利用啄木鸟巢穴的旧巢或悬崖上植被的缝隙。所建巢通常呈浅而粗糙的杯状,由细根和苔藓构成,每窝产卵2至4枚,卵颜色通常为粉红色,带有深肉桂色及薰衣草色的斑点。

【外型辨识】
金顶大嘴霸鹟与金腹大嘴霸鹟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前者体型略淡,头部图案对比度较小,可通过其上稍稍突出的白色胡须纹、没有白色喉咙以及胸部较为微弱的条纹加以区分。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定,该物种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金顶大嘴霸鹟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东坡从秘鲁东部到阿根廷西北部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