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uccan Flycatcher
English name:Moluccan Flycatcher
Scientific name:Myiagra galeata
【地理分布】
盔阔嘴鹟,学名Myiagra galeata,属于雀形目王鹟科阔嘴鹟属。分布于印尼摩鹿加群岛北部和中部,包括哈马黑拉岛、提乌岛、塞兰岛和布卢岛。
【外形特征】
雄性呈黑白色,上体为一致的黑蓝色,下体明亮白色。雌性及幼鸟呈灰褐色,有桃红晕染在喉部和胸部。成年雄鸟体长约14厘米,上体呈暗灰色,头顶暗绿色,额部、眼周及耳羽呈更暗的颜色;全身下体为白色;虹膜深色;喙和腿呈暗灰色。雌鸟和亚成鸟类似雄鸟,但喉部和胸部有淡褐色混合,背部带有棕色调。亚种b_ruensis的头顶和额部灰暗,与背部色调一致,眼周与耳羽为灰褐色;goramensis亚种头顶略暗于背部,带有绿色光泽。
【生活习性】
盔阔嘴鹟通常栖息在低地和山脚的林下层和树冠层,常见于椰子林、红树林和种植园,也偶尔可在次生林、海岸灌木丛、沿海低地和森林边缘发现。它们常成对出现,常以昆虫为食,活跃的冠层觅食者,但有时会降低觅食高度,加入混合物种群进行觅食。海拔分布从海平面至150米,有记录记载可达450米(哈马黑拉岛)、800米(布卢岛)、940米(塞兰岛)。
【鸣叫特征】
雄鸟发出尖锐连续的‘wit-wit-wit-wit-wit’歌声,伴有粗糙金属般的‘wheer’叫声。而提乌岛上的亚种goramensis会发出响亮、中高音、下滑音的‘tiuw’声,这是一种快速的四音符序列。
【繁殖习性】
已观察到六月中下旬,一雄一雌照料塞兰岛北端的巢。巢一般位于水平枝条约4.5米处,由杂草构成。哈马黑拉岛上的巢由杂乱的藤蔓组成,位于7至8米高的水平枝叉处。在提乌岛上,七月份一对似乎正孵化巢中的卵,巢建于地面12米高的孤立树上,由植物纤维、树皮和苔藓构成。
【外型辨识】
雄性盔阔嘴鹟主要通过其一致的暗色背部与辉阔嘴鹟的雌性区分开,而其白色喉部又区别于Black-chinned和Black-tipped Monar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