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Montifringilla > Black-winged Snowfinch
Black-winged Snowfinch

Black-winged Snowfinch

English name:Black-winged Snowfinch

Scientific name:Montifringilla adamsi

【命名与分类】
褐翅雪雀(学名:Montifringilla adamsi),是雀形目雀科雪雀属的一种鸟类。术语中,“Montifringilla”由拉丁文“monti-”(山地)和“fringilla”(雀;尤其是画眉属)这两个词根组成,而这特定种类则以命名者亚当斯(Adams)来命名。

【外形特征】
褐翅雪雀体重20-36克,体长在140-182毫米之间。雌雄羽色相同,整体呈现出温暖且和谐的灰褐色调。上身从额、头到腰部均为灰褐色且带有暗褐色的羽干纹。两翼为黑褐色,小覆羽和中覆羽呈现出棕色,但羽尖为白色,进一步强化与背景环境的融合效果。羽干的黑色小斑点更突显了翅膀的颜色对比度。尾羽中央两片为黑色,其余羽毛为白色,带有黑色尖端。颏部和喉咙部分为柔和的黄白色,并可能伴有黑色斑点。下腹部内衬着纯净的黄白色,两胁和尾下稍带点褐色。

【生活习性】
褐翅雪雀广布于海拔3,000至4,500米的高山草地、草原及半干旱区域,即使在夏季也会迁移到海拔5,000米的高海拔地带。它们偏好栖息于裸岩高原或有所遮蔽的地点。求偶过程涉及雄鸟的展示性飞行,以壮观的直线悬停和尾翼展开吸引雌鸟的注意。除繁殖期外,它们常结成大群,包括迁徙期间。作为一种杂食性的鸟类,它们的饮食主要由植物性食物与昆虫类等小动物组成。

【鸣叫特征】
文档中未提及褐翅雪雀的具体鸣叫声或声音特征。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褐翅雪雀通常在岩石缝隙或巨大的石块之下筑巢,以此构建舒适的保护环境。巢由小型草茎、草叶、一些动植物毛发或羽毛构成。繁殖期常在6至8月间进行,每窝平均产下3-4枚卵,使用草本和树枝搭建的巢位于岩石裂缝或缝隙中。

【外型辨识】
文档中未提及具体如何通过外形特征来辨别褐翅雪雀与其他类似鸟类的区别。

【物种区别】
文档中未提及关于褐翅雪雀与其它种类的区别描述。

【保护状况】
该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8年版)中被评定为无生存之虞物种。这是基于其广泛的地理分布范围和数量稳定。

【地理分布】
这一物种主要分布在克什米尔、喜马拉雅山区、青藏高原以及中国西北部地区。整个年度内,它们都在特定的高山地带内活动。

【亚种】
1. **Montifringilla adamsi adamsi**(Adams, 1859):指名亚种
2. **Montifringilla adamsi xerophila**(Stegmann, 1932):南山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