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faced Monarch
English name:Black-faced Monarch
Scientific name:Monarcha melanopsis
【简介】
黑脸王鹟(学名:Monarcha melanopsis)是一种中至大型鸟类,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新几内亚的部分区域。
【外形特征】
成鸟脸部带有明显的黑色斑块,独特的橙红色下体在灰色的基调中异常显眼。体长约16.5至19厘米,体重约21至29克。头部呈灰色,额头和脸颊为黑色,眼睛周围是狭窄的黑色眼环。翅膀弯曲部位和小翼羽为黑色,飞羽边缘较淡,呈灰色。尾巴部分为灰色。下颚、喉部为黑色,胸部上部为淡灰色,其余下体和翼下覆羽则为橙红色。虹膜颜色深,喙色为钢蓝色至蓝灰色,腿为灰色至铅灰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在低地的热带和亚热带雨林、画廊森林、桉树林地、沼泽森林和红树林、海岸及季风雨林灌木丛等环境中。偶尔会出现在一些郊区公园或花园中。繁殖季节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迁徙途经昆士兰的Iron Range,9月和3月是迁徙高峰期。在新几内亚南部和东南部以及澳大利亚的托雷斯海峡岛屿也有非繁殖性访客出现。
【鸣叫特征】
黑脸王鹟的鸣叫声包括一系列清脆的口哨音,其中第二个音符低于第一个,随后是一长串向上提升的声音,以较短或突然结束的音符结束。常见的还有“wheeech-you”、“which-a-where”、“r,r,rerr”以及“shsh-shsh-shirr”等叫声。
【繁殖习性】
雌鸟独筑巢,通常置于树或树苗细小分支上,巢呈圆锥状或杯形,由苔藓、树皮、草和松果柏或枫树叶构成。直径约23.6×17毫米的卵呈白色至淡红色并被覆盖了小红色、粉红或紫色斑点。孵化期为13-15天。幼雏在至少7天后自行离巢,但仍需父母抚育。
【外型辨识】
成鸟具有明显的黑色脸颊和橙红色下体,这些特征较为独特。幼鸟头部和脸部为浅灰色无黑斑,翅膀和尾巴更偏向棕色,下喙部位较浅。
【保护状况】
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主要栖息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及东南部、新几内亚中南部部分区域以及约克角半岛周边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