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ohouidae > Mohoua > Whitehead
Whitehead

Whitehead

English name:Whitehead

Scientific name:Mohoua albicilla

【简介】
白头刺莺是雀形目刺嘴莺科的一种特有鸣禽。它们具有独特的外观特征,主要是白色的头部和下体,这种外观特征在该科内极为罕见。这种物种仅分布在新西兰北岛的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
白头刺莺体型较小,平均体长约为15厘米左右,雄鸟平均体重约为18克,雌鸟约为15克。雄性的头部和颈背的颜色偏向偏白色,偶尔可在颈背见到淡灰棕色斑点,上体颜色是冷褐色,尾巴和上翼的羽毛则显示为暗棕色。上尾覆羽颜色更深,外形更加接近于棕色。下体偏白色,两胁部分带有些许淡灰棕色。而雌鸟的外部特征与雄鸟类似,但其冠部至颈背部分具有棕色色调。幼鸟的外形与雌鸟近似,只是头部侧面、颈部、ielding和下尾覆羽部分带有棕色斑纹。其眼睛虹膜为深棕色,喙和腿均为黑色。

【鸣叫特征】
雄鸟的鸣声独特而悦耳,表现为一组递减的颤音,通常三声开始的“viu”,之后是三到四声或更多的“zir”。在群体活动时,白头刺莺会发出类似“che-che-che-che”和“swere”的声音。当它们情绪兴奋时,还会发出一个短暂的“chirrt”声。

【生活习性】
白头刺莺偏好于新西兰北岛内的原生森林及灌木区域生存。其中,它们最常在南洋杉森林和茶树草灌丛的环境中进行繁殖活动。这种鸟儿的活动范围广泛,从海平面到海拔1300米以上的地区都能发现它们。虽然这种鸟类以定居为主,但实际上在某些季节里它们也会显示出轻微的地域转移行为。食物来源方面,白头刺莺主要以昆虫为食,并且偶尔也会取食植物种子和果实。

【繁殖习性】
白头刺莺的繁殖季节一般在10月至12月之间,有的情况还会有双季巢。在繁殖过程中,通常是由一雄一雌作为一对父母,并且有时候其他个体也会协助繁殖活动。一个典型的巢穴是由带羽毛和苔藓的草、树枝和根须等材料组成的深碗状结构,外层覆盖着蜘蛛网。孵化期持续17至19天,接着是16至19天的雏鸟期。这些幼鸟由父母和辅助者喂养约4至6周,最长甚至可以持续8到9个月。期间,雌鸟在前一窝的同巢鸟继续照顾的同时,也可能会建造第二个新的巢穴。

【外型辨识】
全球濒危物种目录上,将白头刺莺列为IUCN无危物种。

【保护状况】
全球濒危物种目录上,将白头刺莺列为IUCN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白头刺莺的地理分布主要限定在新西兰北岛的南部区域,包括塔隘芒特(Mt Egmont)及轴向山脉系统,从东角南至库克海峡以及小山壁和卡伯提等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