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ing Bush Lark
English name:Singing Bush Lark
Scientific name:Mirafra javanica
【简介】
歌百灵(学名:Mirafra javanica),又称马达福瑞雅夸尼卡,属于雀形目百灵科。该物种由美国自然学家Thomas Horsfield于1821年首次描述。这种小型鸟类活动范围广泛,遍布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及东南亚地区。
【外形特征】
歌百灵体型较小且肌肉发达,体长约为13至15厘米,体重一般在15至21克之间。它们拥有较短的尾巴和翅膀,并且喙粗短。背部呈现红褐色或沙色,伴有深色的条纹;胸部有斑点或条纹,且有明显的眉纹,下体颜色较浅,尾部为棕色。翅及翼上覆羽暗褐色,有棕黄色边缘,在飞翔时尤为显著。
成年歌百灵背部和头顶颜色较深,带有粗糙的黄褐色至红褐色条纹。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冠部及上体被白色边缘所装饰,巢鸟有密集的守胎绒毛,舌和口腔有对比鲜明的暗色斑点。
【生活习性】
歌百灵偏好在干燥草丛和散落的树木附近等地活动,栖息在低地、丘陵地带,甚至在海拔高达1680米的地区均有分布。它们常在地面上觅食,主要以草籽和昆虫为食,尤其在繁殖季节,昆虫在食物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鸣叫特征】
歌百灵的歌声复杂多变,包括哨声、颤音、嗡嗡声、金属音等,有时还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声音。鸣叫声可以在栖息地或飞行过程中发出。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雨后,它们会保卫各自的领地。每次繁殖周期会产出2至4个卵,卵通常呈绿色、白色、灰色等颜色,大小约为17.8至20.7毫米×13.9至15.3毫米。孵化期间,幼鸟待在巢中约12至14天,如遇干扰,有时会提前离巢,在巢中仅待7至8天。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歌百灵被列为无危物种。然而在中国南部,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自然草原转变为农田,歌百灵的数量显著减少,自1980年代之后仅有一些零星记录存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全球活动范围约为6,660,000平方千米。
【地理分布】
大多数分布区内的个体数量较为稳定,但在中国南部一些地区可能面临生存挑战。在中国,该物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物种。
【外型辨识】
歌百灵体型较小且肌肉发达,体长约为13至15厘米,体重一般在15至21克之间。它们拥有较短的尾巴和翅膀,并且喙粗短。背部呈现红褐色或沙色,伴有深色的条纹;胸部有斑点或条纹,且有明显的眉纹,下体颜色较浅,尾部为棕色。翅及翼上覆羽暗褐色,有棕黄色边缘,在飞翔时尤为显著。
成年歌百灵背部和头顶颜色较深,带有粗糙的黄褐色至红褐色条纹。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冠部及上体被白色边缘所装饰,巢鸟有密集的守胎绒毛,舌和口腔有对比鲜明的暗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