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CCIPITRIFORMES > Accipitridae > Milvus > Black Kite
Black Kite

Black Kite

English name:Black Kite

Scientific name:Milvus migrans

【简介】
黑鸢(英文名:Black Kite,学名:Milvus migrans),属于鹰科鸢属的一种中型猛禽。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直至澳大利亚,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鸢体长约58-69厘米,翼展约157-162厘米,体重可达735克至1160克。其上身呈暗褐色,下身则为棕色,胸部有深褐色条纹,嘴和脚均为黄色,爪子为黑色。

【生活习性】
黑鸢栖息地多样,主要位于低海拔、半开放的区域如草原、沼泽和灌木丛。它们适应力强,不仅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生存,还能在城市繁衍生息。在欧洲、中亚和北亚地区,黑鸢距离人类较远,而在南亚、东亚和非洲,它们与人类关系更为紧密,甚至会在人口密集地区搜寻食物。

【食性】
黑鸢是机会主义者,以腐肉、猎物尸体、鱼类、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虫类以及腐烂的人类食物垃圾为食。它白天觅食,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空中盘旋,当发现猎物后会迅速俯冲捕获。

【繁殖习性】
在繁殖期(4月至7月份),黑鸢选择在高大树木或悬崖峭壁上筑巢,由雌雄共同筑巢并共同育雏。每巢产卵2-3枚。孵化期约为38天,主要由雌鸟孵卵,幼鸟在约42天后飞离巢穴。通常3岁后可开始繁殖,世代长度约为9年。

【保护状况】
黑鸢被列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的无危种类,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虽然总数庞大,但因栖息地破坏、农药使用和食物链中的重金属污染等环境因素威胁着其生存,特别是在东欧和南欧地区的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加强对黑鸢的保护是目前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中确保其生存空间。

【地理分布】
黑鸢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直至澳大利亚。欧洲、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种群在春季向北迁徙,在秋季向南迁徙至非洲过冬。亚洲、澳大利亚和其他地带有留鸟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