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CCIPITRIFORMES > Accipitridae > Milvus > Yellow-billed Kite

Yellow-billed Kite

English name:Yellow-billed Kite

Scientific name:Milvus aegyptius

【简介】
黄嘴鸢(学名:Milvus aegyptius)是鹰形目鹰科中的鸢属鸟类。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其全黄色的喙,与黑鸢显著不同。分布广泛,遍布非洲大陆。

【外形特征】
体长50-55厘米,翼展125-135厘米,体重560-940克。前额和眼先为灰白色,耳羽为黑褐色,上体暗褐色,尾部呈浅叉形状,颜色为棕褐色;初级飞羽外侧飞羽内翈基部有白色区域,形成明显的白色斑纹。
成鸟与幼鸟在羽毛上差异不大,但幼鸟外观或与同龄黑鸢相似。

【生活习性】
栖息于半沙漠、草原、稀树草原至林地,普遍出现在河流、湖泊、沼泽、海岸等地,但避开茂密的森林。主要在地面或水域中捕猎,从腐肉、中小型哺乳动物、鸟类、鱼类、蜥蜴、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获取食物,偶尔食用植物性物质如油棕果实。

【鸣叫特征】
暂无相关描述。

【繁殖习性】
繁殖期根据地理位置有所不同,在非洲热带地区,繁殖期通常在旱季。筑巢地点多样,一般选择树杈、树枝或悬崖边缘,用树枝搭建大型平台巢穴,可能包括布料、塑料、纸屑、粪便等。
每窝通常产2-3枚卵,孵化期约为26-38天,由雌鸟主要完成,雄鸟负责觅食供应。

【外型辨识】
辨识要点在于黄色的喙,幼鸟与黑鸢相似且需细致观察。通过这种独特的特征与黑鸢相区分开来。

【物种区别】
暂无相关描述。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年第三个版本,黄嘴鸢被列为无危(LC)。《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19年版本将其列在附录Ⅱ中。全球种群数量没有精准估计,但总体趋势显示种群数量在缓慢减少,尤其是非洲部分地区,导致争议原因包括中毒、射击、水污染、过度使用杀虫剂等。

【地理分布】
黄嘴鸢是一种遍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科摩罗群岛和马达加斯加,以及从东非沿海至埃及和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地区的常见鸟类。非洲南部在每年的7月至次年3月为常见的候鸟,有时甚至到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