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FALCONIFORMES > Falconidae > Microhierax > Collared Falconet
Collared Falconet

Collared Falconet

English name:Collared Falconet

Scientific name:Microhierax caerulescens

【简介】
红腿小隼(学名:Microhierax caerulescens),是隼形目隼科小隼属的一种鸟类,全球最小的猛禽之一。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至东南亚的广阔区域内。此物种常栖息于开阔森林边缘及河谷地带。

【外形特征】
红腿小隼的上体为黑色并带有蓝绿色的金属光泽,下体为淡色,喉咙、腹部和腿呈现锈红色,最显著的是其具有白色颈圈。眼睛周围有一条深色条纹;飞行时可见白色的翼下覆羽和带有条纹状的飞羽及尾巴,主翼尖呈黑色。雌雄个体的体型大小相近,但雌鸟通常略大一些。幼鸟的眉纹和前额呈现淡棕色。

【鸣叫特征】
红腿小隼发出尖锐刺耳的叫声,比如短促的‘kli-kli-kli...’或‘killi-killi-killi...’声,有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带有节奏的尖锐叫声‘pseep-pseep...’。

【生活习性】
红腿小隼通常单独活动,或是快速煽动翅膀在树林间进行短途飞翔,期间穿插滑翔。也常栖息于枯树的树梢上静候猎物。主要以大型昆虫、小型鸟类、蛙类和蜥蜴为食。它们从高处的栖息处发起攻击,进行快速有力的捕猎飞行。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是每年的2月至5月,红腿小隼选择在旧的啄木鸟或犀鸟的树洞中筑巢,巢穴高度通常在6至30米之间。每窝通常产卵4到5枚,雄鸟和雌鸟都会参与孵化和育雏。

【外型辨识】
红腿小隼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白色颈圈和锈红色下体与其他小隼属成员如黑腿小隼和白腿小隼区分开来。尽管鲜少差异,雌鸟往往略微较大。

【保护状况】
红腿小隼在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定为无危(LC),但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II),它仍被列为二级保护物种。

【地理分布】
红腿小隼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不丹、孟加拉、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马来西亚。在中国,首次于1985年在云南省盈江县被记录。1980年在中国盈江被首次报道,为留鸟。

红腿小隼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地域和季节之间有显著变化,如在印度的Buxa老虎保护区,从5月的每平方公里0.4只到2月的每平方公里1.7只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