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winged Ground Dove
English name:Black-winged Ground Dove
Scientific name:Metriopelia melanoptera
【简介】
黑翅地鸠(学名:Metriopelia melanoptera),又称黑翼地鸠,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鹦鹉科鸟类。主要分布在南美的哥伦比亚至智利南部,包括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和智利。
【外形特征】
黑翅地鸠长约21-23厘米,雄鸟和雌鸟之间的体重差异不大,雄鸟体重范围为89.1-114克,雌鸟体重在86-96.1克之间。其上体颜色为灰褐色至土褐色,有时泛出轻微的粉色调。其喉部和肩部多白色,翅膀的主翼羽、覆羽和次级飞羽及大部分下翼呈黑色。尾部中央为灰褐色,外侧黑褐色;腹部淡粉,随两侧向灰褐色渐变,尾下覆羽与尾端黑色;虹膜变化多样,可能是蓝色、紫色、黄色或绿色,并被一薄环状的红色包围,眼周皮肤为鲑鱼粉、橙色或黄色,腿与脚从深棕到黑色不等,喙则为黑色。在较暗的亚种saturatior中,上体更深灰,下体粉色调降低。
【生活习性】
黑翅地鸠主要在安第斯山脉的páramo区和puna区栖息,常出现在干燥和半干旱地区的草地和远离树木的灌木草原环境。它们通常夜宿Polylepis树林中,偶见于柱状仙人掌或caulescent bromeliads(Puya)丛中。在冬季期间,它们可能会迁移到较低的海拔以适应气候条件。该鸟种的食物主要来源是草籽,以地面觅食为主。
【鸣叫特征】
黑翅地鸠的鸣叫声由多个双音节构成,每个双音节为’rrree-up’,过程中第一个音节上扬且稍显磨砂质感,第二个音节下扬引发;每个双音节整体重复有2.5至3秒间隔。在发出尖锐的’piu’声时,常伴随臀部突然上钩的动作,类似于某些鸣禽的特征。受惊时飞行会伴随哨声音响。
【繁殖习性】
黑翅地鸠的繁殖季节因地而异,较北的地区如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繁殖期为8月至10月,较南地区直至2月。它们的巢筑于灌木丛、Puya 多肉类植物或在仙人掌林中,形式简单,主要由细枝条搭建,并敷以根茎和草,距离地面可达3米或更少。也有可能在地面或建筑物上筑巢。每次产卵2枚,为白色卵,其孵化期与雏鸟离巢时程未作详细记录。
【外型辨识】
黑翅地鸠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橙色或鲑鱼粉泪斑纹以及飞行时可见的白色“肩部”闪烁与其他类似的裸脸地鸠属鸟类区分开来,形体大小与斑颊哀鸽有别,后者翅膀带大的黑斑。
【保护状况】
目前黑翅地鸠的保护状况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于2010年的鸟类红色名录认定为LC(无危)级别。
【地理分布】
其地理分布较广,在南美洲南部海拔2000至4400米不等的地区均有分布,在智利则在900至4900米间,在冬季迁徙至沿海较低的海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