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tailed Bee-eater
English name:Blue-tailed Bee-eater
Scientific name:Merops philippinus
【简介】
栗喉蜂虎(学名:Merops philippinus),为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属中的鸟类。直译为“蓝尾蜂虎”,因其脾俏的飞行技巧和鲜艳的羽毛而闻名。特别是在夏季,作为迁徙性候鸟,它们会季节性地迁徙至印度和斯里兰卡北部和缅甸至中国南方等地,以捕捉飞行昆虫。
【外形特征】
成年栗喉蜂虎身长约为25-28厘米,特征为喉部呈亮丽的栗红色,头部至背部闪烁着金属般的绿色光彩,翅膀的下面则是鲜艳的橙黄色,两性的个体在外观上除了大小略有所不同之外,其余基本相似。最为特别之处在于它们的眼纹黑色,在眼纹上中下端各有一条蓝色的狭纹,还有尾端则是耀眼的蓝色。
【生活习性】
栗喉蜂虎偏好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开阔地带如红树林、潮汐河口、园地中等地,它们善于在空中捕捉飞行的昆虫,不仅是食物选择多样(包括蜻蜓、蝉、蝴蝶等),还有机会捕食鱼虾。它们作为夏候鸟,迁徙周期一般为4月至9月,每年春季它们会抵达北半球适宜的繁殖区域,随后在秋季向南迁移。
【鸣叫特征】
无具体描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是在春季中到夏季末,雌雄配对后会在河流的沙岸、或人工悬崖挖掘隧道洞穴作为巢穴,洞穴深度可达1到2米,巢穴在洞的末端扩大,用于保证金巢的安全性。每窝产出4至7枚白色卵,孵化周期为22天,雏鸟在巢中需要额外照顾20到24天。
【外型辨识】
辨别栗喉蜂虎的关键是其头顶与背部的绿色、尾部的蓝色、栗红色咽喉,以及翼下杯盎的橙黄色。与蓝颊蜂虎相比,栗喉蜂虎的臀部和尾部呈现出显著的蓝色。
【物种区别】
无具体描述。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栗喉蜂虎目前并不属于危急物种,但由于栖息地的改变、环境恶化以及食物链的各种威胁,栗喉蜂虎面临一定的生存压力。在中国大陆,尤其福建、厦门等地,对于栗喉蜂虎的保护机制已经开始实施,例如保护区的建立及繁殖监测等。
【地理分布】
中国仅云南、海南岛、香港、广东及福建沿海地区有栗喉蜂虎栖息记录。其全球分布则主要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比如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形成一个广泛的迁徙网络。
【鸣叫特征】
无具体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