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Meropidae > Merops > Black-headed Bee-eater
Black-headed Bee-eater

Black-headed Bee-eater

English name:Black-headed Bee-eater

Scientific name:Merops breweri

【简介】
黑头蜂虎(学名:Merops breweri),又名黑头佛法僧,属于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属。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地区森林边缘。

【外形特征】
黑头蜂虎成年体长28厘米(含尾羽可达34厘米),体重约54克。头部呈乌黑色,背部及翅膀覆盖着绿色羽毛,而尾羽的上部为绿色,下部呈暗淡的肉桂色。腹部呈现丰富的赭色,胸部则有明显的肉桂色胸带。胸带在中间部分较为窄小,两侧偶尔会受到翅膀的遮挡。喙部为黑色,与其他大多数蜂虎种相比,显得更粗壮。眼睛鲜红,腿和脚呈深灰色,爪部黑色。幼鸟与成年鸟类似,不过其尾羽不具延伸部,黑色的头部边缘有明显的绿色镶边,且没有肉桂色胸带,胸腹部绿色更为明显。

【生活习性】
黑头蜂虎通常成对出现或单独行动,迁徙时偶尔会组成小群体。它们栖息在森林边缘、开放次生林、种植园以及河流、溪流边的开阔地区。有时也会在靠近沙漠边缘、画廊森林和沼泽森林中看到它们。它们主要捕食空中的昆虫,如蜜蜂、黄蜂、金龟子、粪甲虫、大型黄蜂、蜻蜓等,有时也会捕食天蛾或幼蛾。

【鸣叫特征】
黑头蜂虎不频繁鸣叫,主要发出重复的“wic”音,声音短且低沉。也会从巢里发出较安静的“pfuruk’p’r’k”声,用于喂食雏鸟以及相互问候时会发出“churruk-churruk”或柔和的颤音。

【繁殖习性】
黑头蜂虎在繁殖期内大量挖掘洞穴用于栖居及孵化,洞穴通常位于软红土地、白蚁丘或耕地上。挖掘活动常见于1月至2月,产卵则集中在2月。巢穴通常深度较长,长度可达1.1至2.1米,洞穴向下倾斜,底部有25厘米长的卵室。每个巢穴内有2至3枚白色卵,雌鸟单独孵化。

【外型辨识】
黑头蜂虎与同域分布的其他蜂虎相比,显著特点是较大的体型和不同的色彩特征。幼鸟下巴和喉咙为黑色。

【保护状况】
黑头蜂虎被IUCN认定为无危(LC等级)。尽管被视为区域性罕见物种,但由于栖息环境破坏及人为捕猎,种群数量正在减少。

【地理分布】
黑头蜂虎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盛区,包括科特迪瓦、加纳、尼日利亚南部、中非共和国北部、苏丹至刚果以及其他特定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