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öhm's Bee-eater
English name:Böhm's Bee-eater
Scientific name:Merops boehmi
【简介】
蓝领蜂虎(学名:Merops boehmi),是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属的小型攀禽。该物种广泛分布在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部、坦桑尼亚西南部及北部、赞比亚中部以及坦桑尼亚东部和莫桑比克中部。
【外形特征】
蓝领蜂虎的头部为橙色,喉部呈现丰富的赭黄色,无深色颈环线;有宽阔的黑色眼纹和极窄的蓝色颊线。翼缘有模糊的黑色细线,尾羽末端也呈现出明显的黑色,其中中央尾羽特别延长并呈膨大状。雌雄相似,但雌鸟尾巴较短。幼鸟在喉部呈现绿色染色,胸部淡栗色,而下体的颜色较浅。眼睛为深褐色,中央尾羽未完全伸长。
【生活习性】
蓝领蜂虎栖息于林地、开阔草地、靠近河流和溪流等多样的生境中。它们偏好公园般的林地、大树下方的开阔草地、北向的河岸森林、烧过的地面以及小片围栏和树木覆盖的田野,活动范围广至海拔50至1600米。它的食物主要由蜜蜂、各种膜翅目昆虫、甲虫、蚱蜢、蝴蝶、蝉、蝽和苍蝇等组成。在捕食时,蓝领蜂虎会从树梢短暂出击,追逐距离5至12米的猎物。
【鸣叫特征】
蓝领蜂虎发出的一系列高低起伏的高音哨声清脆悦耳,类似"小蜂虎的安静鸣叫"。其发音包括“sip”或“slip”的接触音,有时会连续2至3秒的短歌,例如“siddle-iddle-ip, d’jee”,此外,它也会发出干燥的卷舌问候声“drreee”。
【繁殖习性】
蓝领蜂虎通常在8月至10月繁殖,采取一夫一妻制,或以松散的小群形式。他们会选择平缓、半阴凉且排水良好的地面进行筑巢,巢穴长度通常为75至103厘米。每次产卵2至4枚白色蛋,大小约为18至19毫米×15至15.2毫米。该物种的繁殖和雏鸟发育细节未完全确定,但野外观察表明其最长寿命至少为7.5年。
【外型辨识】
蓝领蜂虎与相近物种如马达加斯加蜂虎、燕尾蜂虎、蓝颊蜂虎及马岛蜂虎在分布和形态上有所区别。另外,蓝领蜂虎面临农业开垦带来的压力,虽然在自然公园中较为常见,但如果保持足够的灌木丛,则其种群数量似乎较为稳定。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LC)状态,但他们在不少区域数量稀少,在诸如刚果、坦桑尼亚和马拉维等地的局部地区相对丰富。
【地理分布】
蓝领蜂虎的地理分布涵盖了撒哈拉沙漠以南整个非洲大陆。该物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的西南部、中部和南部。在保护方面,蓝领蜂虎被列入IUCN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