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Meropidae > Meropogon > Purple-bearded Bee-eater
Purple-bearded Bee-eater

Purple-bearded Bee-eater

English name:Purple-bearded Bee-eater

Scientific name:Meropogon forsteni

【简介】
须蜂虎学名为Meropogon forsteni,又称紫须蜂虎,是佛法僧目蜂虎科的成员。顾名思义,这种鸟类因脖颈前部的紫色羽毛而著称。

【外形特征】
须蜂虎体长约为25-26厘米,尾部中央羽毛可达额外的6厘米。雄鸟的头部和王冠呈黑色,并带有深蓝色的边缘,脸颊及耳羽多为巧克力棕色或深红色。最明显的特征是雄鸟前颈的紫色羽毛,宽大且长,几乎覆盖整个胸部,构成了独特的视觉形象。雌鸟的外观与雄鸟相似,但前腹部为红棕色。幼鸟的头部和胸部多为绿色,仅有下喉部和上胸部为深蓝色,而尾羽的中央部分还未形成典型的流苏形状。

【生活习性】
须蜂虎以捕捉飞虫为主要食物来源,主要生活在开阔地带和森林边缘。

【鸣叫特征】
其叫声为一种低调的高音“seEep”,音频上扬,每隔2-3秒重复一次。

【繁殖习性】
须蜂虎在繁殖季节(3月、7月、9月及11月)在河流、悬崖、路边等地挖掘洞穴来筑巢。洞穴深度可达90厘米,以方便更适宜的繁殖环境,还需具备适当的入口大小(宽90毫米,高35毫米)。

【外型辨识】
须蜂虎最显著的特性是其紫色的喉部羽毛与流苏状的尾羽,与蜂虎属和夜蜂虎属的其他种类有明显的区别。

【物种区别】
须蜂虎的外观与非洲的黑头蜂虎(Merops breweri)相当相似,但基因研究指出黑头蜂虎与须蜂虎在解剖结构上存在差异。须蜂虎理应区分于黑头蜂虎。

【保护状况】
须蜂虎由法国鸟类学家夏尔·吕西安·波拿巴于1850年描述记述,兼同其所在的蜂虎属Meropogon。目前此物种归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红色名录中为无危等级(LC)。

【地理分布】
须蜂虎主要生活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北部、中部及东南部山区,生活在从海平面到海拔约1,850米的区域内。其栖息区域包括原始森林、次生森林以及开阔地带。特别是在植有大树的人迹较少的田野、森林小径旁常见其身影。雨季时,它们会在接近海岸的地方活动,而在旱季,则重新返回内陆进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