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ern Chanting Goshawk
English name:Eastern Chanting Goshawk
Scientific name:Melierax poliopterus
【简介】
灰歌鹰,学名为Melierax poliopterus,是鹰形目鹰科歌鹰属的一种中等体型的猛禽。这种鸟主要分布在东非的半沙漠、干燥林地和稀树草原,名字也被称为东部歌鹰。
【外形特征】
灰歌鹰的体长约为49至55厘米,翼展则为96至110厘米,尾长20至25厘米。雄鸟比雌鸟稍小,为雌鸟的85%大小。与鵟相比,灰歌鹰的尾部较短呈阶梯状,翅膀更宽。成鸟的头、颈、胸及背部都是灰色,腹部有窄细的灰白条纹,翼内侧和腹部白色,而幼鸟的身体颜色则为暗褐色,并有棕色条纹的下腹部和白色臀部。
【生活习性】
灰歌鹰生活在干燥的荆棘灌木丛和稀树草原中,栖息海拔至上可达2000米,但更多时候在1600米以下。它们的食谱广泛,既捕食蜥蜴、蛇、小型鸟类、啮齿类和大型甲虫,也可能会食腐。狩猎通常从显眼的树梢俯冲,以捕捉地面猎物。
【鸣叫特征】
灰歌鹰的叫声独特,能发出"rhee-opee-opee-opee"和"kleee-yeu"的声音,在繁殖季节中会发出“pereu-pereu-pereu-repee-repee-repee-repee...”的长音,这种叫声声调比另一种歌鹰,暗色歌鹰的更响亮。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灰歌鹰通常在旱季结束时繁殖,非洲东北部的繁殖期是2月至9月, 肯尼亚西北部为2月至6月和8月至次年1月。巢筑在历经月光照射的茂密树冠中,常使用金合欢或大戟属植物,通过枯草、粪便和其它杂物铺垫。每窝产1至2枚绿色的无斑点的白色蛋,孵化期为36至38天,主要由雌鸟孵化,幼鸟在49至56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灰歌鹰成年期有黄色面部皮肤,相较于暗色歌鹰幼鸟和成鸟,臀部颜色为纯白,不带有灰色条纹,这一点在飞行时更为明显,而且幼鸟的颜色更浅,臀部及下尾覆羽的条纹较少。
【物种区别】
灰歌鹰与暗色歌鹰的区别在于成年期有黄色面部皮肤,且臀部为纯白色无灰色条纹。而在飞行时,这些特征尤为明显。此外,幼鸟在颜色上更浅,没有暗色歌鹰的灰色条纹。
【保护状况】
灰歌鹰为IUCN无危物种(LC),但受到CITES二级保护。树木砍伐、大象破坏栖息地和半干旱生境的过度放牧对其生存构成了威胁。尽管如此,它在适宜的栖息地内仍广泛分布,常见且显眼。
【地理分布】
灰歌鹰的地理分布范围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南部到乌干达东北部和坦桑尼亚东北部,生境主要为半荒漠、干燥的灌木丛和海拔不到2800英尺(853米)的稀树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