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Alaudidae > Melanocorypha > Bimaculated Lark
Bimaculated Lark

Bimaculated Lark

English name:Bimaculated Lark

Scientific name:Melanocorypha bimaculata

【简介】
双斑百灵(Bimaculated Lark, Melanocorypha bimaculata)是百灵科百灵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包括前苏联、伊朗、阿富汗、印度以及中国的新疆等地。该物种曾经被称作二斑百灵,在2022年《中国鸟类名录10.0版》将其中文名改为双斑百灵。

【外形特征】
双斑百灵体型较大,体长17至18厘米,体重47至62克。其喙基底厚重,翅膀较长而尾短。上体呈灰褐色或带有锈色的灰褐色,并有深黑色条纹;翅膀和尾巴呈暗灰色,翼覆羽和三级飞羽有淡黄色尖端和边缘,尾羽有宽白尖,中央一对尾羽除外。下体为白色或淡黄色,胸部两侧略带黄色,有精细的暗色条纹,颈部两侧和上胸部还有显著的黑色斑块。幼鸟具有更明显的白色边缘和暗色亚边缘带,且斑点可能不明显。

【生活习性】
双斑百灵栖息于石质半沙漠和较高海拔的耕地,主要食用种子和昆虫,昆虫在繁殖季节尤为重要。从秋至春季,双斑百灵在中东地区半沙漠地带出现;在非繁殖季节,则见于非洲东北部,此时它们呈现群居特性。群时活动于半沙漠地带,很少飞到西欧。

【鸣叫特征】
双斑百灵的鸣叫类似于草原百灵,但更简单、单调、粗糙和刺耳,由连续快速的啾啾声组成,包含较少的模仿。其叫声粗糙、滚动且拉长,通常更深沉和喉音更重。

【繁殖习性】
双斑百灵在繁殖季节于地上筑巢,每次产卵3至4枚,蛋呈白色或近黄色,表面光滑且带有褐色的细斑。孵化期约为11至12天,孵化后的小鸟眼睛未睁开,部分覆盖有绒羽。该种鸟的两性之间轮流孵化,雏鸟在离巢后由亲鸟喂养,7日后才睁开眼睛。雏鸟约8天大时才会离巢,完全具备飞行能力需要约14到15天。

【外型辨识】
似草原百灵而言,双斑百灵外形上具有如下显著区别:头部的条纹对比更鲜明,飞行时尾巴更短且稍呈三角形,翅膀上缺少白色后缘,尾羽的白色尖端更为突出,但无完全白色外侧尾羽。此外,幼鸟与成鸟相似,只是体形稍小。

【保护状况】
双斑百灵已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并包括在《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新调整版本收录了1924种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

【地理分布】
除了上述特定特点,这种鸟类在东北非、阿拉伯半岛东部直至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过冬。数量和活动范围在不同季节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