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ICIFORMES > Picidae > Melanerpes > Black-cheeked Woodpecker
Black-cheeked Woodpecker

Black-cheeked Woodpecker

English name:Black-cheeked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Melanerpes pucherani

【简介】
黑颊啄木鸟(学名:Melanerpes pucherani)属于䴕形目啄木鸟科食果啄木鸟属,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西部地区。成鸟体长约17至19厘米,体重42至68克。

【外形特征】
成年雄性黑颊啄木鸟具有金色前额、红色头顶和颈背;雌鸟前额为白色至淡黄色,黑色冠顶,颈背和红后冠。上体由黑色和白色条纹相间,下体呈橄榄色带灰色,腹部中央带有红色斑点,翼下暗淡条纹,尾下覆羽黄褐色。喙长而尖,黑色,下颌基部相对较淡,虹膜为棕色,眼周皮肤为棕色至灰色,腿为绿灰色至橄榄色。幼鸟相较于成鸟更为暗淡,并且红斑较小且颜色更淡。

【生活习性】
黑颊啄木鸟主要栖息于海拔700至900米的森林,并在一些地区可栖居至海拔1200米或在厄瓜多尔可达1500米的高度。它们的主要食物包括蜘蛛、白蚁、甲虫、幼虫、蚂蚁、毛虫及空气中捕捉到的昆虫,同时也会伸入植物材料,如果实、浆果、种子和花蜜。通常单独或成对觅食,也会在结果树上聚集,并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它们在森林中高层到树冠区域探索树皮裂缝,并在枯木中觅食,动作敏捷地攀爬枝条。

【鸣叫特征】
黑颊啄木鸟的常见叫声为四声短促的颤抖,发音为 'churrr, churrr, churrr, churrr' 或 'cherrr'。其音调高于红顶啄木鸟(Melanerpes rubricapillus),而比金前额啄木鸟(Melanerpes erythrocephalus)发出的声更加清晰,新型声为更长、平滑的摇摆,会发出响亮的全音 'krrrr',以及较高音的尖锐 'chirriree' 或 'keereereek',类似船嘴雀的叫声。鼓翼声较少见,但两只性别都会敲击。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一般为3月至7月,会选择4至30米高的死树干或树枝洞来巢穴。巢穴建造后,两性共同孵化2至4枚蛋,孵化期为14天,雏鸟在孵化后约3周时间离巢。幼鸟可以在夜间返回巢内过夜,而在笼舍中,成鸟可能会开始第二窝并容忍前窝的幼鸟。

【外型辨识】
相较于金前额啄木鸟,黑颊啄木鸟体型更小,头部图案不同,叫声音调较低。雄性黑颊啄木鸟具有红色头顶,而雌性前额为白色至淡黄色,只有颈背有红色后冠。

【物种区别】
相较于金前额啄木鸟,黑颊啄木鸟体型更小,头部图案不同,叫声音调较低。雄性黑颊啄木鸟具有红色头顶,而雌性前额为白色至淡黄色,只有颈背有红色后冠。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的评估结果,黑颊啄木鸟的级别为LC(无危)。估计种群数量至少有50,000只成熟个体,数量被认为正在减少。虽然没有立即威胁,但因大面积森林砍伐情况存在,种群数量亦相应减少。黑颊啄木鸟存在于多个保护区,但由于对栖居的森林的依赖,数量下降情况需有更多的监控和保护措施。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于墨西哥南部至厄瓜多尔西部、威拉克鲁斯和恰帕斯州,南至哥伦比亚西部,秘鲁西北部以及整个中美洲、南美洲地区,包括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以及南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和马尔维纳斯群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