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ICIFORMES > Picidae > Melanerpes > Yellow-fronted Woodpecker
Yellow-fronted Woodpecker

Yellow-fronted Woodpecker

English name:Yellow-fronted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Melanerpes flavifrons

【简介】
黄额啄木鸟,学名Melanerpes flavifrons,英文名为Yellow-fronted Woodpecker。属于鴷形目啄木鸟科食果啄木鸟属。

【外形特征】
黄额啄木鸟体型中等,长约17厘米,体重49至64克。雄性有著黄色前额和前冠,中央冠至颈后部为红色,并有蓝黑色的眼周区域及耳羽覆至颈部侧边、翼和肩部。脸部有黄色至鲜黄色的斑块,下颈至胸部呈灰至橄榄灰色,腹部橙色至鲜红色变化显著,最明显的是白色臀部和红腹部。翅膀和尾巴为黑色,上和下尾羽带少量白色条纹。雌性较小,喙较短,仅有中央冠后部分为红色。幼雏羽毛黯淡,颈侧和背部更多有棕黑色斑纹,腹侧呈橄榄棕色,尾部棕色,并带有白色斑纹。眼睛瞳孔为黑色至蓝黑色,下颚皮肤为白色至黄色,喙为黑色,脚呈橄榄棕色。

【鸣叫特征】
它们发出尖锐而嘈杂的声音,如“kikiki”、“tsilidit”,以及飞行时的“benedito”声;在争斗时会发出“tweewetwee”音,并伴有敲击树枝的行为。

【生活习性】
啄木鸟主要栖息于温暖湿润的森林和次生植被区,例如甘蔗田、棕榈林和果园,即便在烧毁的森林也会偶尔出现。它们的生活高度社会化,常成群活动,并且经常在夜宿时共同照顾巢穴内的幼鸟。觅食行为多样化,除了碎裂水果提取汁液外,还会藏匿果子和昆虫及幼虫作为储存食物。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1月至5月,而至6月亦会进行,展现强合作性繁殖模式,可能有4只雄鸟和2只雌鸟共同照顾同一窝幼鸟。繁殖巢址在28米高的枯树树干中。

【外型辨识】
黄额啄木鸟平时会积极展示雄性头部的红冠颜色,以及雌性的黑色冠顶。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结果,黄额啄木鸟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它们的地理分布局限于南美洲南部地区,包括巴西东部、巴拉圭东部和阿根廷东北部,海拔高度涵盖0至1800米范围内。在伊瓜苏国际公园和乌鲁瓜-伊省公园有记录存在。由于这些鸟类可以利用次生栖息环境,显示出一定的适应性,不过缺乏繁殖和生态方面的重要数据,评估具体的潜在威胁变得困难。黄额啄木鸟具有重要生态角色,特别是为某些鹦鹉提供筑巢需要的废弃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