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ICIFORMES > Picidae > Melanerpes > White-fronted Woodpecker
White-fronted Woodpecker

White-fronted Woodpecker

English name:White-fronted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Melanerpes cactorum

【简介】
白额啄木鸟,又名Melanerpes cactorum,是属于中型鸟类。其显著特征包括白色额头、可能的头顶红色斑块(雄鸟)以及带有条纹的背部和尾巴。

【外形特征】
成年白额啄木鸟长度约17厘米,两性体色相似,仅有雄性头顶中央可见一小片红色斑块。雄鸟头顶、颈项和上体为亮黑色,背部具有一条细白线,眼睛周围为黑色面具,延伸至肩部。翅膀呈蓝黑色,有明显白色条纹,下覆羽为褐色。尾巴为黑色,白色斑点,下覆羽呈褐色。前额和脸颊白色,下颔至喉部呈白色、黄色或淡黄色。胸部和腹部为灰色,腹部两侧带有模糊条纹。彩虹膜红褐色,喙灰黑色,腿灰色。幼鸟的颜色较为暗淡,下体条纹更显,均可观察到头顶中心的红斑或橙斑。

【生活习性】
白额啄木鸟栖息于干燥的森林、灌木丛、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尤喜与仙人掌共生的环境。通常在小群体中活动,食物以昆虫和水果为主,特别是蚂蚁和甲虫。在气候寒冷干燥的时期(6月至9月),它们会在如刺槐的树木上挖洞喝汁液。

【鸣叫特征】
该鸟类发出的声音包括响亮的“weep-weep”和“wee-beep”,展示时更加密集快速。

【繁殖习性】
繁殖期集中在9月至12月,为合作繁殖者,群组可达5只以上。繁殖过程中,它们会在树木、棕榈树或仙人掌中挖掘巢穴。常展示鞠躬行为,并伴随高频叫声。

【外型辨识】
与同类相比,白额啄木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显著的白色额头和可能的雄鸟头顶中央的小红斑。这些特征在同类中独一无二,尤其区别于同类种类。

【保护状况】
白额啄木鸟在IUCN红色名录中列为无危(LC)。其自然栖息地位于南美洲中部,包括玻利维亚、巴拉圭西部至阿根廷中北部,覆盖范围到巴西南部。其主要栖息的生态环境是热带干林、热带干灌木、半沙漠和树稀草原等。

【地理分布】
白额啄木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中部地区,包括玻利维亚、巴拉圭西部以及阿根廷中北部。它们生活在干林、沙漠灌木植被、和灌木丛或仙人掌等生境中。这些鸟种常出现于棕榈林、河谷森林及田地。白额啄木鸟分布在多个生境中,种群数量稳定,没有显著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