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nge-footed Scrubfowl
English name:Orange-footed Scrubfowl
Scientific name:Megapodius reinwardt
【简介】
橙脚塚雉(学名:Megapodius reinwardt)是鸡形目冢雉科塚雉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小巽他群岛、新几内亚南部、新几内亚东南部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及其卫星岛屿。该物种在国内通常被称为丛林鸡或丛林火鸡。
【外形特征】
橙脚塚雉是一种类似家鸡大小的陆地鸟类,成体体长约为30至47厘米,雄鸟体重在851至1200克之间,雌鸟则在550至1200克之间。最显著的特征是橙色或粉红色的腿和脚、醒目的红色面部皮肤以及背部带有赤褐色调的橄榄灰褐色羽毛和长而尖锐的冠羽。年轻的橙脚塚雉在外形上与成鸟相似,但体型较小,头部颜色较淡,裸露部位的颜色也更暗。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于热带雨林的地面上,有时也会出现在城市公园和花园中。其主要分布于低地,但新几内亚东南部的种群可达到海拔1500米的高度。主导食性为植物,包括种子、果实和根茎,偶尔也会捕食幼蛇、蜗牛、蝎子、蠕虫和其他小型昆虫或它们的幼虫。
【鸣叫特征】
橙脚塚雉的鸣叫声响亮且富有地域特色,高音鸣叫和雌雄二重唱为其显著特征。雄鸟发出的叫声为‘kli-kiau-(kiau)-kiau-kiau-kiaukiou-kle-ou’,雌鸟则以‘krrrrr-ukuk-uk-uk-krrrrr’的高音滚动回应。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持续从7月至次年的3月,尤其在新几内亚的东南部,在雨季期间(11月至次年5月),繁殖活动最为活跃。该物种通过建造大土堆来进行繁殖,这些土堆由树叶、树枝、泥土或沙子构成,有时也会利用人类的垃圾。这些巢堆高度各异,可达到约3.5米,且能够维持适宜的孵化温度,范围在29℃至38℃。一只雌性可以在20周内产下大约12至13枚蛋,孵化期则约为70天。
【外型辨识】
橙脚塚雉最显著的特征是橙色或粉红色的腿和脚、醒目的红色面部皮肤以及背部带有赤褐色调的橄榄灰褐色羽毛和长而尖锐的冠羽。年轻的橙脚塚雉在外形上与成鸟相似,但体型较小,头部颜色较淡,裸露部位的颜色也更暗。
【保护状况】
尽管部分岛屿的一些种群因人类活动而消失,但总体种群数量在100000至1000000只之间,种群数量稳定,因此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C)。然而在印尼的帝汶岛上,其数量不明朗。在澳大利亚城市达尔文的郊区,橙脚塚雉的数量有所增加,有时在城市内筑巢。
【地理分布】
橙脚塚雉分布于小巽他群岛、卡伊群岛、新几内亚西南部、南部及东南部,以及澳大利亚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