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winged Fairywren
English name:Red-winged Fairywren
Scientific name:Malurus elegans
【简介】
红翅细尾鹩莺(学名:Malurus elegans),隶属于雀形目细尾鹩莺科,是一种澳大利亚特有鸟类。它们只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南部,主要见于西澳大利亚州的西南部地区,包括珀斯北部的摩尔河流域至玛格丽特河区域,以及向东延伸至阿尔巴尼一带。
【外形特征】
**雄鸟**:雄鸟在繁殖季节表现出鲜明的蓝色与红色羽毛,具体表现为银蓝色的冠、耳覆羽以及背部,黑色的喉部和颈背,红棕色的肩部,灰棕色的上翼以及蓝灰色的尾羽。腹部则为灰白色。非繁殖期时,雄鸟的羽毛颜色变化较弱,但仍显现出黑色眼区,有时还能看到蓝色的羽毛痕迹。
**雌鸟与幼鸟**:雌鸟全身呈灰褐色,肩部有淡淡的红棕色,眼环呈淡灰色,尾羽同雄鸟。幼鸟在外形上类似雌鸟,但开始于六周大时就会显现黑色眼区。
【生活习性】
红翅细尾鹩莺主要栖息于温带湿润森林的灌木层,更偏好河流边的剑叶莎草丛。这些地区土壤较湿润,靠近水源,有利于它们的觅食行为。它们主要以昆虫类为主食,特别是蚂蚁和甲虫,但也会捕捉一些蜘蛛。
【鸣叫特征】
红翅细尾鹩莺的叫声多样,它们使用高音的卷曲声(持续1到4秒)进行领地宣告,此音通常由10-20个短音节构成。另一种低声的、重复下降的音调用于日常的沟通,而尖锐的‘tsit’声是它们的警报信号。
【繁殖习性】
红翅细尾鹩莺的繁殖季持续十月到十二月。雌鸟独立筑巢,巢建在浓密植被中,距离地面约20厘米处。一次繁殖可产2-3枚奶油色斑点蛋。孵化期大约14-15天,雏鸟在出壳11-12天后离巢,却依然依赖父母喂养一个月左右。
【外型辨识】
红翅细尾鹩莺与变色细尾鹩莺和蓝胸细尾鹩莺在外形上有相似之处,但红色与蓝色羽毛的分布及其地理分布范围是它们的主要区分特征。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翅细尾鹩莺目后分类为无危物种。尽管它们相对常见,但区域内的数量正呈现下降趋势。其特有的地理分布限制在澳大利亚西南部,使其区域性受到一定的保护关注。
【地理分布】
红翅细尾鹩莺只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南部,主要见于西澳大利亚州的西南部地区,包括珀斯北部的摩尔河流域至玛格丽特河区域,以及向东延伸至阿尔巴尼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