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aluridae > Malurus > Purple-backed Fairywren
Purple-backed Fairywren

Purple-backed Fairywren

English name:Purple-backed Fairywren

Scientific name:Malurus assimilis

【简介】
紫背细尾鹩莺(英文名:Purple-backed Fairywren,学名:Malurus assimilis),是雀形目细尾鹩莺科细尾鹩莺属的一种澳大利亚特有种鸟类。首次获得独立物种地位是在2018年,基于遗传学证据。该物种由四个已确认的亚种组成,包括繁殖期呈现鲜明蓝色胸部与紫蓝色背部的雄鸟,非繁殖期雄鸟呈现灰褐色,而雌鸟亦多为暗淡的灰色调。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长度约为14.5厘米,体重在6.5到10克之间。雌性与幼鸟外观几乎一致,但雌鸟会展示出更为鲜艳的冠部和背部颜色,这些特征尤其在具有蓝色羽冠和背毛的亚种中尤为显著。

【生活习性】
紫背细尾鹩莺处于繁殖期内主要在密集灌木丛中构造草籽与叶窝,并在非繁殖期迁徙至海岸、岩层边缘甚至沿河地区的灌木丛生活。这些区域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如昆虫、种子等食物。昆虫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蚱蜢、蝽象、甲虫、苍蝇、蚂蚁、黄蜂和蜘蛛,同时也会食用部分植物种子。

【鸣叫特征】
紫背细尾鹩莺的鸣叫类似连续的卷轴声,音量较小,与其他鸟类相比并不拔尖。特有的联系联络声为拉长“树”,警戒时声音短促,类似“吱”。

【繁殖习性】
该物种繁殖活动主要集中在夏末至冬初的7月至12月间(如有降雨可能更早进行),一些异常或条件相近的年份中,繁殖周期出现二至三次。紫背细尾鹩莺成独特的夫妻式繁殖团体,期间亦可涉及非特定的异性交配。每年如果多雨季节,它们可能会培养多个巢穴,每穴生产2到4枚蛋。雌鸟负责筑巢与孵化,幼崽通常在14到16天后破壳而出,刚破壳时仍需隐匿继续照顾10至12日,孵化后一个月内需依靠父母及正照料自家幼崽的前届后代来喂养。

【外型辨识】
紫背细尾鹩莺在野外识别上凭借的是一项物种独有的蓝色胸部加上背部的紫蓝色为标志。雌鸟的颜色随着亚种的基因可能显示出更大的变异,特别是在特有的亚种中,会看到一些带有独特蓝灰色的特征。

【保护状况】
目前紫背细尾鹩莺被归类为IUCN无危物种。然而,根据一些散点地区的保护评估,它们可能面临易危的评估等级。该物种占据了澳大利亚90%以上的大陆区域,但在某些地区,种群数量依然处于警戒水平,具有进一步保护需求。

【地理分布】
紫背细尾鹩莺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大部分区域,即任何没有热带雨林、盛开的森林植被或气候过于城冷干燥的地方。不常见于西南部、东北部、东南部,以及塔斯马尼亚地区。在内陆及北部地区,该种群倾向于选择岩石露出处或桉树、刺树、林木间的集中的灌木稠密区域栖息,体现出该共生种群的特异性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