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Malacorhynchus > Pink-eared Duck
Pink-eared Duck

Pink-eared Duck

English name:Pink-eared Duck

Scientific name:Malacorhynchus membranaceus

【简介】
红耳鸭(学名:Malacorhynchus membranaceus)是雁形目鸭科Malacorhynchus属下的鸟类,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除了塔斯马尼亚岛、远东北部和中南部的一些区域。

【外形特征】
红耳鸭体长约36-45厘米,重约272至480克,翼展在57至71厘米之间。雌雄外形相似,拥有灰色前额和顶盖,白色面部带有大块深棕色眼斑延伸至颈背形成条纹,眼睛周围白色,后方有小粉色突出部,下体为暗棕色条纹,上胸至臀部颜色浓郁,侧腹条纹变宽加深,胸部呈淡栗色。背部及翅色为棕色,精细的苍白斑点,翼缘呈白色带状,臀部白色,上尾覆羽深棕色,尾羽棕色带白色末端环,翅膀下方有淡纹带,飞羽呈深棕色。喙呈铅灰色大而扁平状,有软膜瓣,腿和脚暗灰色,虹膜呈棕色。幼鸟色彩偏深,条纹较少,面部粉红斑几乎不可见,但总体羽毛特征与成鸟相似。

【生活习性】
红耳鸭栖息于内陆的临时池塘、湖泊、浅咸水或微咸水域,通常随季节降水而变动活跃区域。它们通过张开扁平的大喙在水中过滤藻类、浮游植物、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昆虫获取食物,这种特殊的觅食方式极为高效。觅食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进行。

【鸣叫特征】
红耳鸭的鸣叫通常是一种啾啾或叽叽喳喳的声音,尤其在飞行时更为显著。其主要有四种鸣叫声:一为独特颤音“we-we-we-we-we-we-we-ooo”,强度可柔和至激烈变动,且音高会变换;其次是尖锐的“tu-ick”、“puik”或“tick-uk”,可能是警报声音;再为低沉鼻音“gronk”或“grunk”,具体功能未知;第四为“whee-ooo”的响亮吹口哨声,常见于雄鸟保卫配偶、雏鸟或巢址时发出,但雌鸟也能发出。

【繁殖习性】
红耳鸭栖息于内陆的临时池塘、湖泊、浅咸水或微咸水域。繁殖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双方感情稳定且长期。雌鸟独自孵化卵,雏鸟通常9月末或10月初开始孵化,40-50天左右就能离巢独立。红耳鸭在哺育期内由双亲共同照顾雏鸟成长。

【外型辨识】
红耳鸭体长约36-45厘米,重约272至480克,翼展在57至71厘米之间。雌雄外形相似,拥有灰色前额和顶盖,白色面部带有大块深棕色眼斑延伸至颈背形成条纹,眼睛周围白色,后方有小粉色突出部,下体为暗棕色条纹,上胸至臀部颜色浓郁,侧腹条纹变宽加深,胸部呈淡栗色。背部及翅色为棕色,精细的苍白斑点,翼缘呈白色带状,臀部白色,上尾覆羽深棕色,尾羽棕色带白色末端环,翅膀下方有淡纹带,飞羽呈深棕色。喙呈铅灰色大而扁平状,有软膜瓣,腿和脚暗灰色,虹膜呈棕色。幼鸟色彩偏深,条纹较少,面部粉红斑几乎不可见。

【保护状况】
红耳鸭的保护级别现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无危(LC类别),说明该物种相对较为安全,暂不需要特殊保护措施。

【地理分布】
红耳鸭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部分区域,尤其在中部的西南和东南部。它们主要集中在墨累、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偶尔迁徙至南部和东海岸的沿岸地区。地处内陆、雨水稀少的地形可能会使种群临时迁移到沿海区域。研究发现,每年降雨量影响着其繁殖行为的频率,多雨年份繁殖活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