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whiskered Puffbird
English name:White-whiskered Puffbird
Scientific name:Malacoptila panamensis
【简介】
白须蓬头鵙(Malacoptila panamensis),又称白须蓬鸟,属于䴕形目蓬头鵙科须蓬头鵙属。该物种主要栖息于中美洲东南部至南美洲厄瓜多尔的热带低地湿润常绿森林,偶尔也能在次生林和田野边缘的低矮植被中觅见其踪迹。
【外形特征】
白须蓬头鵙体长约18厘米,体重约43克。雄性头部两侧和颈侧为淡褐色,喉部和上胸为淡褐色至淡黄褐色,下体为淡黄色,胸部和侧腹有暗色条纹。雌性上体为橄榄至褐色,冠部更灰,下体大部为淡黄至肉桂色,腹部白色。幼鸟的下体条纹更为明显。雄性和雌性均有大嘴基部的羽须和白色“胡须”,是典型的特征。它们的喙短而强壮,末端有弯度。
【生活习性】
白须蓬头鵙主要栖息于热带低地湿润常绿森林。它们常在距离地面约6米的高度活动,主要以静候猎物的方式捕捉大型无脊椎动物、小型蛙类和蜥蜴。有时还会跟随行军蚁群或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体。
【鸣叫特征】
原文未提及相关描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3月中旬持续到7月。它们在斜坡上的洞穴中筑巢,巢穴深度46至56厘米,直径约6厘米,巢室铺有干叶。雌鸟每次产卵2枚,有时产3枚,白色的卵光滑。雄性和雌性共同负责孵化。
【外型辨识】
该物种与须蓬头鵙外观相似,但白须蓬头鵙在胸部的肉桂色分布较少,下颌基部为黄绿色而非蓝灰色,且下体条纹更为清晰。须蓬头鵙体型更大,通常出现在更高海拔的森林中。
【物种区别】
原文未提及相关描述。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白须蓬头鵙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的地理分布范围涵盖了中美洲东南部至南美洲西部,从墨西哥东南部一直到厄瓜多尔。在北中美洲,它们分布的海拔从海平面至大约750米,哥斯达黎加一侧可到900米,太平洋一侧可达1200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