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 Cuckoo-Dove
English name:Brown Cuckoo-Dove
Scientific name:Macropygia phasianella
【简介】
褐鹃鸠(学名:Macropygia phasianella),也称为布朗鹃鸠,是鸽形目鸠鸽科鹃鸠属的一种中等体型鸟类。它们在澳大利亚东部的雨林及潮湿的硬叶林地区广泛存在,适应性强,喜欢栖息于林缘地带和早期次生林。
【外形特征】
褐鹃鸠的体形大约在38到45厘米之间,体重在150至240克。这种鸟体色主要为褐色,头部和下体呈粉褐色,颈部到上背颜色偏灰。雄性个体的颈背部位带有绿或紫光的金属光泽;雌性则通常拥有亮栗色的顶毛,并在胸部、喉咙部有暗褐色的鳞状图案,下体没有粉色调,上体也没有光泽。幼年鸟儿外貌像雌鸟,但部分特征更为突出,如明显的栗色帽子,并且脸颊和耳羽呈淡黄色,身披密集的暗色线条。
【生活习性】
常见于边缘森林区域和空旷地。以群体或配对形式存在,啄食果子和种子。在飞行中表现直接且有力,通常在树下层或灌木林中流通,很少在树冠之外翱翔。
【鸣叫特征】
繁殖季节时,它们会发出“wuh..whooaa”连续两音节的叫声。
【繁殖习性】
在长而反复的繁殖季节中,尤其是在春季和初夏产出最多。巢位于各种位置,用干树枝构造而成,每窝通常产1至2枚蛋。孵化期为16至18天,新孵出的小鸟绒毛为黄色,体重介于10克左右。体外开始生长毛羽以及主翼羽在第7天左右,大约在第16天左右离巢。
【外型辨识】
褐鹃鸠因其广泛的分布和相对稳定的数量而被IUCN红皮书列在LC(无危)类别。
【保护状况】
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受到法规的严密保护。根据IUCN红色名录(2014)如下分类:类别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横跨澳大利亚东部约四百公里,自北昆士兰北部的角度延伸至维多利亚东部沿海及邻近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