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ailed Cuckoo-Dove
English name:Bar-tailed Cuckoo-Dove
Scientific name:Macropygia nigrirostris
【简介】
黑嘴鹃鸠(学名:Macropygia nigrirostris)是鸽形目鸠鸽科中的鹃鸠属成员。主要特征为血管小中型鸟类,身长约为29厘米至30厘米。最显著之处为全身主色调为栗红色,具备长尾和黑喙,狭长的尾羽末端呈现黑色条纹。其栖息分布于新几内亚、Yapen岛、Karkar岛、Goodenough和Fergusson岛及俾斯麦群岛东部等地。
【外形特征】
黑嘴鹃鸠体羽主要呈现饱满的栗红色,翅膀呈现深色而腹部较为浅淡。其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边缘淡褐色,带锈色边缘。肩部至背部带有轻微的条纹,某些区域呈现淡黑的条状花纹。黑色的嘴巴粗壮有力。羽毛在羽毛基色下显现细微条带状。喙全为黑色或者带有一点棕的黑色。眼睛周围通常环绕有黑环、灰色虹膜以及橙或黄色的外环。眼睛下方有红斑,腿为深红色、紫色或粉红。雌鸟通常羽毛较浅,背部颜色偏金色,上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尾部与雄鸟相似但条纹更醒目,腿为棕红。雏鸟的外型像成年雌鸟,但带有较不规则的条带状纹。
【生活习性】
黑嘴鹃鸠栖息环境从海平面到海拔2600米的低地和山地森林边缘及再生林等地。它们大多是树栖,以果实和种子为主食。当干旱季节来临,它们可能会下地饮水;但通常情况下,它们喜欢在原始森林边缘觅食。
【鸣叫特征】
黑嘴鹃鸠的叫声为主快速下降的12个音位左右的“woi”或 “koik”,每个音节平均0.3秒左右,一个声音逐渐降低,相对其他鸟类,具有较高且快速的下降曲度。
【繁殖习性】
关于繁殖季节知识较少,但它们通常有能力在干旱季节中生产幼鸟。曾经在10月左右观察到幼鸟或还在孵化的雏鸟。一窝通常只有一个蛋,但也可能有两个蛋。有记录显示雏鸟在17天后孵化。
【外型辨识】
与黑嘴鹃鸠相似的鸟类有褐鹃鸠和棕鹃鸠。借由条带状的尾羽以及臀围的变体,黑嘴鹃鸠更具辨识性。通过统一的栗褐色羽毛和黑色的喙,黑嘴鹃鸠可与其他鹃鸠区分出来。
【保护状况】
据IUCN 登记,黑嘴鹃鸠属于LC(无危)等级。
【地理分布】
黑嘴鹃鸠分布在的新几内亚、Yapen岛(新几内亚西北部)、Karkar岛(新几内亚东北部北部)、Goodenough和Fergusson岛(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部)、俾斯麦群岛东部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