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alayan Black-lored Tit
English name:Himalayan Black-lored Tit
Scientific name:Machlolophus xanthogenys
【简介】
眼纹黄山雀(学名:Machlolophus xanthogenys),又称作Himalayan Black-lored Tit,属于雀形目山雀科黄山雀属。此鸟因独特的黑黄脸谱而著称。
【外形特征】
眼纹黄山雀体长约13-14厘米,体重约12.9-19.7克。它具有发达的羽冠和显著的脸部图案,包括黑色的眼纹、颊部、顶冠以及喉部均为黑色。上体显橄榄绿至黄绿色,肩部羽毛呈黑色中心;长尾部基部白色,边缘灰白色;翼部黑色,中央与大型覆羽末端为黄色;下部为黑色,胸部中心、腹部中间也为黑色,但两侧为柠檬黄色,两胁呈现橄榄色或带有橄榄色晕染,下尾覆羽为暗灰色,腋下及下翼覆羽白色。幼鸟相较于成鸟显得较为暗淡,且冠羽更短,上体颜色更为灰暗,尾羽的白色尖端也不甚明显。
【鸣叫特征】
眼纹黄山雀的鸣声由一系列高音哨音及长而低沉的过渡音组成。叫声通常为高音杂乱音符,也有时会发出尖锐的责骂声。
【生活习性】
该种类栖居在亚热带山地森林,尤其是橡树林及松树林中,亦在混合竹林、次生林、灌木丛或散落的树木中活动。繁殖季节中,它们最低活动于海拔850-2400米处,在非繁殖季节会下沉至约915米,偶尔低至75米。饮食主要涵盖小型无脊椎动物与昆虫,以及一些果实如桑葚、覆盆子、花蕾及花蜜。
【繁殖习性】
眼纹黄山雀常常利用啄木鸟或拟啄木鸟等巢穴,或有时自行挖掘巢穴以筑巢。这些巢穴多位于人造巢址或自然洞穴中。
【外型辨识】
眼纹黄山雀因其明显的黑纹眼纹及黑色颊部而易于与黄颊山雀区分。
【物种区别】
它可能与分布区域不重叠的印度黄山雀相似,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例如,在1930年代之前,眼纹黄山雀繁殖范围曾西至巴基斯坦的Murree Hills,但近年该区域仅在冬季偶尔发现它们的存在。
【保护状况】
IUCN红皮书将其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眼纹黄山雀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从巴基斯坦北部延伸到尼泊尔东部,并向南延伸至印度半岛。其在西藏的新纪录记录标志着眼纹黄山雀分布范围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