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illot's Barbet
English name:Vieillot's Barbet
Scientific name:Lybius vieilloti
【简介】
维氏拟啄木鸟(英文名:Vieillot's Barbet,学名:Lybius vieilloti)属于鴷形目非洲拟啄木鸟科,非洲拟啄木鸟属。其最显著的特征在其红脸、棕背部和淡黄腹部的色彩组合。
【外形特征】
维氏拟啄木鸟平均长度约为16厘米,体重在31至43克之间。全身覆盖着红、棕和黄三色,具有强壮的喙和短粗的外观。成年维氏拟啄木鸟的头部呈红色,背部呈黑色且带有一些淡色斑点,臀部和尾上覆羽为黄色,下体则为淡黄色并带有红色斑点。它们的喙呈黑色,具有微凹的形态。相比之下,幼鸟的棕色较为灰暗,喙的形状和颜色也更加浅淡。
【生活习性】
维氏拟啄木鸟适应了多种开阔环境,包括萨瓦纳草原、荆棘灌木丛以及次生灌木丛等地带,常以成对或小群体的形式活动。它们的食物来源以果子为主,如刺梨、葫芦、油果木、槲寄生和无花果,并附带性地捕食如白蚁、蚂蚁和毛虫等昆虫。繁殖季节通常在4月至7月之间,它们专于树洞内营巢。
【鸣叫特征】
维氏拟啄木鸟的叫声多样,包括颤音和一连串低沉的呼叫声,声音有一定的下降趋势。此外,它们还有嘶哑的警报声、“cwa”柔和的呼叫声和“pew”交互式的声音。
【繁殖习性】
维氏拟啄木鸟在树洞中繁殖,每次通常产卵3枚。有关其繁殖过程包括求偶、营巢、交配、孵化及育雏等行为的具体细节尚未详尽描述。
【外型辨识】
由于其醒目的色彩搭配,维氏拟啄木鸟很容易与同一属中的其他鸟类区分开来,尤其是其独特的大而粗壮的喙使它与其他体积相近的鸟类有明显区别。亚种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buhcunani亚种相较而言颜色较为浅淡,rubescens亚种则表现出上体颜色更深和下体红斑更大。
【保护状况】
维氏拟啄木鸟依据当前资料并未被IUCN评估出具体的保护状态,也没有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它们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包括非洲的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尤其在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的非洲灌木地带最为常见,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都有其踪迹。
【地理分布】
维氏拟啄木鸟在树洞中繁殖,它们常以成对或小群体的形式活动。这些鸟类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在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的灌木地带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