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fous-bellied Nighthawk
English name:Rufous-bellied Nighthawk
Scientific name:Lurocalis rufiventris
【地理分布】
棕腹夜鹰,学名Lurocalis rufiventris,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西部地区,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东部和中部、厄瓜多尔西部、秘鲁以及玻利维亚的东侧安第斯山脉。
【外形特征】
棕腹夜鹰的身体长23至25厘米。上体和翅膀呈深褐色,带有红褐色和淡黄色的斑点以及细纹。尾巴亦呈棕色,带有红褐色或灰褐色的横纹和淡色尖端。头部颜色更深,喉部为白色,胸部呈现暗褐色,腹部和两侧为红褐色,无横纹。
【鸣叫特征】
棕腹夜鹰在飞行和栖息时都会发出“kwa-kwa-kwa-kwa-ko”这种连贯递降音调的鸣叫声,另外还有‘pow’声、上升的咕哝声和低吼。
【生活习性】
该夜鹰偏好湿热高山云雾森林,主要于黄昏时分活动,白天则会停歇在树干上避光。它们以飞行捕食昆虫为主食,具体饮食研究尚需进一步探索。
【繁殖习性】
关于棕腹夜鹰的繁殖生态尚无详细数据,推测产卵、筑巢以及抚育可能发生于水平枝头上,但仍待更多观察验证。
【外型辨识】
棕色夜鹰自1990年代末被研究人员再次确认为独立物种,曾在之前被视为半领夜鹰的亚种。该物种的广泛分布区域为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为该地的重要鸟类多样性贡献了一环。
【物种区别】
棕腹夜鹰容易与半领夜鹰混淆,但前者体型、鸣叫及无腹部横纹的特征清晰可辨。分布上,半领夜鹰主要限制于低地,而棕腹夜鹰生活在较高海拔地区。
【保护状况】
棕腹夜鹰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 (LC) 级别,表明该物种当前不会面临迫在眉睫的灭绝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