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tering Lory
English name:Chattering Lory
Scientific name:Lorius garrulus
【简介】
学名:Lorius garrulus,又称喧声鹦鹉。主要栖息在印尼北摩鹿加群岛的森林中,因红艳的羽毛和嘈杂的叫声而闻名。
【外形特征】
体长约为30厘米,身体大部分为红色,头部全红。其橙色的喙基较暗,大腿和翅膀上是暗绿色,翼曲和下翼覆羽则带有鲜艳的黄色。其初级飞羽外侧有一条宽广的红色区域,而尾巴末端为深绿色。幼鸟的喙呈现为棕色,某些亚种背部有黄色斑块。
【鸣叫特征】
该鹦鹉拥有丰富的鸣叫谱库,包括声音浑厚的‘nyeeeh’或是‘nyeh…ne-nyeh’的声音,以及栖息时发出的更高音的尖叫或如‘whee!’或‘we-whee-whee!’的哨音。
【生活习性】
生活在低地和山麓森林以及它们的边缘区域。这种鹦鹉偏爱森林生态,尤其是在山丘地带最为常见。它们也会出现在人类居住的低地至1300米的地区,并且生活在成熟的次生林、耕地周边,偶尔还会造访椰子种植园和花园。
【繁殖习性】
在自然状态下,它们的繁殖季节通常在五月到十一月底之间,巢穴通常被建于非常高大的树木中。巢位置距地面20至25米。
【外型辨识】
与摩鹿加国王鹦鹉相比,它具有较短且圆润的尾部,背部也为红色;而区别于紫颈鹦鹉,其体色中未曾有过广泛的深色块,在不同亚种间通过背部黄色斑块的存在与否区分。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该物种被列为易危状态(VU);CITES将其列为二级保护,需控制贸易。之所以被保护组织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纳入笼鸟市场的高商售需求,加上破坏栖息地的森林滥砍滥伐行动,导致数量持续减少。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印尼北部的北摩鹿加群岛区域,如Halmahera岛,以及其他多座岛屿。此外,这些鹦鹉也可能存在于苏拉威西岛北部的桑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