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marck Hanging Parrot
English name:Bismarck Hanging Parrot
Scientific name:Loriculus tener
【简介】
绿额短尾鹦鹉(学名:Loriculus tener),又称俾斯麦悬挂鹦鹉,隶属鹦形目长尾鹦鹉科短尾鹦鹉属。体长约10厘米,体重约12克,主要栖息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俾斯麦群岛(包括Lavongai,即New Hanover,新爱尔兰岛,新不列颠岛以及若干小型岛屿)。其主要特点为全身绿色,头部带有蓝绿色冠羽,喉部有一橙红色斑块,翅膀底面呈蓝绿色,显得鲜亮清洁,飞翔时显得尾部长而身姿轻盈。
【外形特征】
绿额短尾鹦鹉分布于低地森林和次生林中,体型纤小,羽毛呈鲜亮的绿色,翅膀底面为蓝绿色。雄鸟的前额和脸颊绿色,并带有蓝绿色的冠羽,喉部有一块明显的橙红色斑块。掺入翅膀下散有黄色羽毛为特色,尾上覆羽红色。雌鸟则颜色有所差异,其前额与脸颊呈蓝绿色,但喉部无明显橙红色斑块。虹膜呈黄色,嘴色深黑,脚为具淡黄色调。幼鸟缺乏橙红色的喉部斑块和黑色啄,而是呈淡棕色。
【鸣叫特征】
这些鹦鹉活泼好动,交游广泛,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它们倾向于独自或成对出现在树冠层,以花朵小果仁为生,悬吊着觅食的姿态为其显著的行为特征。在叫声上,它们能够发出不断重复的尖细声“tsip, tsip”或“tse, tse”,随着节奏缓慢而略沉闷,有时还会发出长而鲜明的无声鸣叫。
【生活习性】
主要生活于低地森林、次生林甚至沿海岸线及低山丘陵区,对开花灌木、小果实、花蜜、水果,如无花果、梨、苹果、香蕉及蔬菜种子等十分偏爱。繁殖行为稀少,只记录过一次筑巢事件,一窝放置在Areca属棕榈树的树洞中。繁殖季节大约在4月至8月间,每次通常产卵3-4枚。
【外型辨识】
这类鹦鹉目前属于IUCN无危级别,但在CITES条目中列为II级,意在对其贸易进行监督管理。其栖息地环境面临一定威胁,但种群数量现尚稳。绿额短尾鹦鹉长期以来与橙额短尾鹦鹉有争议,它目前确认为独立物种,于森林湿度较高时更为显眼,适于爱鸟人士的高级宠物爱好者饲养。
【保护状况】
这类鹦鹉目前属于IUCN无危级别,但在CITES条目中列为II级,意在对其贸易进行监督管理。其栖息地环境面临一定威胁,但种群数量现尚稳。
【地理分布】
绿额短尾鹦鹉主要栖息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俾斯麦群岛(包括Lavongai,即New Hanover,新爱尔兰岛,新不列颠岛以及若干小型岛屿)。